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两岸机床产业关联度高 可从标准寻求新突破


  2015青岛国际机床展8月2日至6日将在青岛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据记者了解,本届展会以变革与智能制造为主题,汇聚了800多家海内外知名参展商,2500多台1套1机床设备,其中智能化设备超过600台套。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在大陆进入经济新常态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之际,机床产业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智能化、精细化越来越成为这一产业的发展趋势。这股趋势同时也出现在了海峡对岸的台湾,台当局目前正着力推动生产力4.0方案,以期提升机床产业(台湾称工具机产业)的附加价值与生产力,建立更高技术门槛。面对全球工业革命和产业升级的巨变,两岸如何才能抓住黄金窗口期,共同提升机床产业的价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顺利赶上工业4.0时代?

  两岸机床产业有很高关联度

  机床产业是一个经济体的基础装备产业,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是衡量该经济体综合实力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大陆机床产业的现状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大而不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毛予锋对记者说,自2002年以来,大陆机床产业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1大的机床消费市场和机床进口地。

  然而,与世界机床前五强(日本、德国、意大利、中国台湾、瑞士)相比,大陆机床业仍具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中高1档机床竞争力不强。毛予锋指出,虽然大陆一些企业研制了中高1档数控机床,但大部分的产品设计停留在仿制上,性能还有一些差距。台湾企业自知高1档机床与德国瑞士等先进生产地的水平有差距,所以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中档产品作为发展目标,并把大陆中档机床配套作为主要市场目标。

  毛予锋表示,目前台湾机床占大陆中档机床市场50%左右的份额,特别是2011年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后,台湾向大陆出口的部分机床产品减免关税,非常有利于巩固台湾机床在大陆市场的地位。

  台湾的机床零组件也是大陆机床行业采用最多的品牌。台湾区机械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徐秀沧表示,台湾机床业90%都是中小型企业,虽然不具备大规格、重型产品的生产能力,但是,零组件产业发展快,产品在技术上比较成熟,制造成本低,品种齐全,而且企业多集中在台中地区,形成了强大而紧密的供应圈。由于大陆企业生产的零组件无论从品种、数量、档次上都不能满足主机配套要求,而台湾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优良、比较实用,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因而,被大陆机床企业广泛接受,并在当地市场打下半壁江山。

  据统计,台湾每年出口到大陆及香港地区的机床价值达到10亿美元,在其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30%50%,而每年出口到大陆及香港地区机床零组件,占其出口总额的55.6%。由此可见,台湾机床业的发展与大陆市场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徐秀沧说,随着大陆市场对机床工具需求量的提升,台湾机床产业将愈加重视大陆市场。

  多种原因拉大两岸产业差距

  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较差是造成大陆与台湾机床业差距的主要原因。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精加中心高级技师许宜刚表示,台湾企业在机械研发方面很舍得投入,十分重视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并鼓励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高效设备,为机床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较于台湾,大陆机床产业在科研上投入水平较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在产品设计水平、质量、精度、性能等方面,大陆要比台湾先进水平落后58年。同时,大陆在应用技术及技术集成方面的能力也比较低,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制定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据了解,从2014年起,台湾经济部门计划在4年内,每年编列1亿元新台币预算,推动台湾机床暨零组件整合行销计划,要将台湾打造成为全球机床暨零组件供应与行销中心。

  产业化生产方面两岸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徐秀沧表示,台湾机床产业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化生产规模。台湾机床企业虽然数量多,但各公司致力于发展独具特色的先进技术,这不仅避免了行业内的同质化竞争,而且使这些企业形成了优势互补、良性发展的区域集群效应。大陆机床企业中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不多,专业化生产及社会化配套能力不高,同时,大陆机床产业还缺少完善的服务网络支撑体系,市场营销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不高。

  此外,徐秀沧指出,培训人才和留住人才的不同也造成了两岸机床产业存在差距。他表示,台湾机床产业十分重视人才的开发与训练,注重员工的专业技能,以激励政策留住人才。而大陆不但人员数量不足,且现有人员的软件开发能力也不够强。虽然大陆培养了不少这方面的人才,但僵硬的机制以及激励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人才的大量外流,从而拉大了两岸在开发能力上的差距。

  两岸需合力寻求突破点

  大陆对机床的需求十分巨大,而台湾在机床制造方面有其特色。两岸加起来是世界最1大的,应该联手合作赚世界的钱。台湾工具机产业公会理事长卓永财表示,振兴机床制造业、推动其国际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台湾机床业具有世1界级水平,但台湾市场狭小,发展空间有限,而且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向外扩张、向外转移。大陆机床业具备多年传统机床生产基础,在某些制造环节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融1资渠道广泛,能够通过收购、控股的方式吸收和消化海外相对先进技术,机床产品在近年来水平迅速提升。同时,大陆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确定了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10大重点制造领域,因此,双方可通过建立两岸机床产业合作平台,结合各自优势,创造出最1大市场价值,并进一步布局全球,让两岸机床产业跃升至全球领导地位。

  对于两岸机床产业的合作,卓永财认为,两岸应不断寻求合作突破点,以中低档机床共同打国际市场,并共同研发高端机床装备,合力参与国际竞争。

  海协会会长陈德铭在赴台参访时也曾提出,台中可以把一部分机床业放到其它地方去,例如把加工外包到大陆去,以便把更多精力放到研发设计和国际营销上。这样两岸可以形成合理的战略合作与分工。

  徐秀沧则表示,目前台湾已开放大陆企业赴台设厂生产机床产品。台湾机床企业在技术、管理、营销策略和服务方面较有优势,也有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大陆企业与台企合资在台湾设厂,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两岸语言文化相通,交流容易,不论是技术转移还是资本合作都比较快。希望两岸互利合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徐秀沧说,产业共同标准的建立是攸关产业进一步深化、广化合作的重要基础工作,回收二手机床,如果两岸可以合作,并将两岸共通标准。



国产工控机品牌助力国产高端数控机床


  机床是一个国家工业的基石。一个国家在机床方面的规模、层次与应用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与档次。德国,为什么工业水平如此发达,傲视群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其数控机床的使用规模与机床的精密程度都有莫大的关系。高速、精密、复合、智能和绿色,作为数控机床发展的主流方向,而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就始终走在我们的前列。

  我们国家的机床的保有量与规模在世界上占第1一位,当然数控机床也是独占鳌头。然而在数控机床的层次上却与欧美等强国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高端数控机床,一直以来长期被欧美等机床研发与生产强国所把持着。诸如9轴数控机床等核心高端数控机床,就曾是国外厂商同气连枝不愿卖给中国的产品。究其根本,如此高端的产品,他们认为中国会背地里拿去用在军工的精密装备的生产与加工上。如此有色眼镜,岂不让人屈辱。

  不过,随着2006年大连机床也研发成功了国产首台9轴5联动数控机床之后,也瓦解了国外一些厂商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之后中国相继在一些高端数控机床上取得突破与成功。高端数控机床与数控机床,都离不开智能控制硬件方面的支持。要保障数控机床能稳健地按照系统控制来自动化加工零部件,就得选用性能更优、可靠度更好、耐受性更强的嵌入式工控机产品来支撑数控机床与高端数控机床的智能控制系统。



无锡康驰精密(多图)、回收二手机床由无锡康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提供。无锡康驰精密(多图)、回收二手机床是无锡康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www.wxkcjx.com)今年全新升级推出的,以上图片仅供参考,请您拨打本页面或图片上的联系电话,索取新的信息,联系人:孙经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