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碳纤维胶
曼卡特牌碳纤维胶又称面胶、浸渍胶。是双组份、无溶剂、高强度的环氧类胶粘剂,对碳纤维材料有良好的浸润性,面胶浸润到碳纤维布中形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极强的力学性能和优良的耐久性能,面胶具有较好的触变性能和良好的悬挂度,使垂直面施工流淌性最小。
一、产品用途
  主要用于粘贴碳纤维。该产品对碳纤维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很高的抗拉强度和粘结强度;耐磨损、防腐蚀,具有很高的耐久性和优异的机械性能。
二、技术指标
  符合GB50367-2006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

性能项目
技术指标
性能要求(A级)
A级胶
B级胶
胶体性能
抗拉强度(Mpa
≥40
≥30
55.5
受拉弹性模量(Mpa
≥2500
≥1500
2640.4
伸长率(%)
≥1.5
3.4
抗压强度(Mpa
≥70
75.4
抗弯强度(Mpa
≥50
≥40
52.5,且不呈脆性(碎裂状)破坏
且不得呈脆性(碎裂状)破坏
粘结性

钢-钢拉伸抗剪强度标准值(Mpa
≥14
≥10
25.6
钢-钢不均匀扯离强度(Mpa
≥20
≥15
23
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Mpa
≥2.5, 且混凝土内聚破坏
5.4,且混凝土内聚破坏
不挥发物含量(固体含量)%
≥99
99.5
备注
1.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中,均为混凝土块破坏。
2.混凝土强度等级:C50
3.制样配比:AB21W/W
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  碳纤维浸渍胶A组份与B组份按2: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2   混合后的胶液宜在3060min内使用完毕(根据具体的环境温度而定)。
  3   该品密度约为1.051.20g/cm3(固化物),凝胶时间约36小时。
四、包装储运
  1、包装规格为大包装:20kg+10kg/;小包装:10kg+5kg/
  1、本品可储存在5℃——40℃以下的环境温度中,保质期9个月。
2、本品为溶剂类,储存时应远离明火、加热装置等。
 
碳纤维底胶
曼卡特牌底胶是双组份、低粘度、高渗透性环氧类胶粘剂。用于混凝土表面,对混凝土具有优良的封闭性和粘接力,保证混凝土结构与碳纤维复合材料之间的最大应力传递,尤其适合使用于标号较低、多毛细孔的混凝土基面。
一、产品用途
      主要用于粘贴碳纤维前对混凝土结构表面强化,可渗入混凝土表面内层,提高混凝土表面与碳纤维布的柔和性及整体受力效果。
二、技术指标
符合GB50367-2006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
性能项目
技术指标
性能要求(A级)
A级胶
B级胶
胶体性能
钢-钢拉伸抗剪强度标准值(Mpa
≥14
≥10
18
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Mpa
≥2.5, 且混凝土内聚破坏
5.6,且混凝土内聚破坏
混合后初黏度(23℃时)
Mpa.S
6000
7200
4800
不挥发物含量(固体含量)%
≥99
≥99
99.6
备注
1.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中,均为混凝土块破坏。
2.混凝土强度等级:C50
3.制样配比:AB21W/W
 
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将碳纤维底胶A组份与B组份按2: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2、混合后的胶液宜在60min内使用完毕(根据具体的环境温度而定)。
  3、该品密度约为1.051.25g/cm3(固化物),初凝胶时间约38小时。
四、包装与储存
1、本产品包装为10kg+ 5kg/组和20kg+10kg/组。
  2、本品可储存在15℃——40℃以下的环境温度中,保质期9个月。
3、本品为溶剂类,储存时应远离明火、加热装置等.
 
碳纤维找平胶
    当混凝土表面不够平整时,要用找平胶修复,以便使碳纤维布能够平直的粘贴在混凝土表面。曼卡特牌找平胶粘度适中,便于涂刮、强度高。
一、产品用途
     主要用于补平粘贴碳纤维的混凝土结构基层表面。高粘度腻子状,粘结力强,抗交变载性能优良,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良好的韧性、耐磨损、防腐蚀、防水。
二、技术指标
    符合GB50367-2006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
性能项目
检验结果
性能要求(与A级胶匹配)
胶体性能
胶体抗拉强度(Mpa
34.4
≥30
胶体抗弯强度(Mpa
43且不呈脆性(碎裂状)破坏
≥40且不得呈脆性(碎裂状)破坏
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Mpa
3.03,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
≥2.5,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
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找平胶AB在储运过程如产生沉淀,请在使用前用手电钻分别搅拌均匀。
  2、将找平胶A组份:B组份=2: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使用。
  3、该产品密度为1.401.50g/cm3(固化物),混合后可使用时间约3060min(视环境温度而定)。初凝胶时间约1.56小时。
四、包装储存
1、本产品包装为6.6kg+3.4kg/组。
   2、本品可储存在5℃——40℃以下的环境温度中,保质期9个月。
 3、本品为溶剂类,储存时应远离明火、加热装置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