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品种:
种苗
产地/厂家:
广州市花都区
用途:
种苗
体重:
0.01
成活率:
80%

【品种来源】是西江水系主要经济鱼类,本中心对野生光倒刺鲃亲鱼进行驯养与人工繁育,攻克了光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难关,已实现全人工育苗与养殖。

【特征特性】属杂食性鱼类,以水生植物为主,适应性强,耐低温,生存水温为2~38℃,摄食起点温度为10℃。光倒刺鲃体厚肉肥,味鲜嫩,其肉生食,有壮阳补中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软等症,胆可治小儿惊风,具有清肝明目功效,颇受群众欢迎。

【产量表现】养殖9~10个月体重可达0.5~0.8千克,饵料系数2~3,成活率90%以上,亩产250~500千克,亩产值1.3~2.3万元,利润0.8~1.5万元。

【适宜区域】适合江河网箱、鱼塘养殖。

【养殖标准】本中心制定了《光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规范》、《光倒刺鲃苗种》等雄丰水产养基地地方标准。 一、生物学特性

光倒刺鲃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鳟、坑娟、黄娟、石鲩、光眼鱼等。主要分别于南方的河流和湖泊,属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水流湍急,水色清澈、多石砾的中小河流。属于杂食性鱼类,以水生植物为主,兼食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取食一些坠入水中的陆生昆虫和虾等。光倒刺鲃体厚肉肥,味鲜嫩,其肉生食,有壮阳补中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软等症,胆可治小儿惊风,具清肝明目功效,颇受群众欢迎。

光倒刺鲃体前部为圆筒形,后部侧扁,眼中等大,眼眶上缘具金黄色荧光,口亚下位,上颌及口角各具须一对,光倒刺鲃鳞片较大,背鳍前方有一根平卧前伸的倒刺。生存水温为2~38℃,适宜生长水温20~30℃,摄食起点温度为10℃。

二、养殖条件

光倒刺鲃喜欢清新流动水,养殖池塘要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底质以沙质少淤泥为好。池塘面积以2~10亩为宜,水深1.5~2米,堤岸要高于水面1米以上,且池塘要有一定坡度。

三、鱼种放养

光倒刺鲃的放养时间一般在3~4月份,放养规格每尾50~100克,为隔年培育好的鱼种;根据池塘条件和管理水平,每亩放养光倒刺鲃鱼种500~1000尾,投放的鱼种要求大小规格较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一次放足。鱼种放养前,用浓度为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10~20分钟,杀灭鱼体上的病原体。同时每亩可配养10~50尾,规格3~5寸鲢、鳙鱼和100尾规格为每尾10~20克鲫鱼,起到食浮游生物、调节水质、清洁鱼池和摄食残饵的作用。一般不放养罗非鱼、淡水白鲳等抢食能力强、食性相似的鱼类。

四、投饲技巧

养殖光倒刺鲃要保持清新的水质和较高的溶氧量,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50厘米,每10~15天需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约占池水的1/3。光倒刺鲃的摄食起点水温10℃以上,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5%,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放养后1~3个星期,对光倒刺鲃进行驯食。开始投喂以其喜吃的蚯蚓或苗种培育时用的饲料。然后逐渐渗入、增加投喂人工全价配合饵料,也可在配合饵料中粘入光倒刺鲃喜吃的活饵,使鱼养成定时、定点摄食习惯,最后,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光倒刺鲃的饵料以全价颗粒饵料为主,颗粒饵料的蛋白质含量32%~40%,动物蛋白占总蛋白1/4~1/3;可经常补充投喂些肉浆、蚯蚓、豆芽等,以补充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保持光倒刺鲃摄食营养全面,有效地促进其生长。光倒刺鲃虽食性广,但养殖中不提倡投喂单一品种的饲料,易引起其体内集聚脂肪,养殖饲料系数高,效益低、引起光倒刺鲃厌食,浪费饵料,污染水质。

五、收获

至年底,气温、水温下降,光倒刺鲃的吃食性较少,生长变慢,达到上市规格应及时捕捞出售,以提高养殖效益。养殖9~10个月,光倒刺鲃一般个体可达体重500~800克,饵料系数2~3,成活率90%以上,亩产光倒刺鲃250~500公斤,每平方米产值30~40元。亩产值1.3~2.3万元,利润0.8~1.5万元。

六、常见病害防治

平时注意观察鱼种的活动状况,若看到鱼种集群活跃,分散游泳,说明健康无病。若发现鱼种集群,且游动缓慢无力,说明鱼体有病,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应尽量减少环境因素及其它人为的干扰。常见病害有如下几种:

1.水霉病:在秋末至春初水温在20℃以下,受伤的光倒刺鲃容易感染水霉病。防治方法:每亩1.0m水深全池泼洒20~25公斤食盐,第2天,用水霉净全池泼洒,第3天,同样用上述的食盐再次全池泼洒。也可用小苏打和食盐各5.0克/立方米兑水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斜管虫病:用苦楝树扎束浸泡在水池效果较好。

3.细菌性病:在鱼病高发季节定期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对鱼池进行消毒,并结合口服添加土霉素3~5克/公斤饲料的饵料,每天一次,连喂5~6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