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演出类型:
晚会演出

提供民俗节目-白局

白局是南京的民间曲艺,它起源于明代织锦工人在南京云锦织机机房的相互自娱对唱,表现形式是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小调民歌,逐步发展成为南京民间的戏剧曲种。

历史沿革

   南京白局始自明代织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小调、民歌以自娱自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一种南京特有的曲艺曲种。“白局”一词,顾名思义,因演唱者不取报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又因源自南京,故名“南京白局”。

 鼎盛时期

     乾隆年间,位于当时南京的江宁织造署有南京云锦织机三万多台,织工们日夜辛劳,“三更起来摇纬,五更爬进机坎”,随之出现了很多机工们喜闻乐见的白局曲目,如《小上寿》、《采仙桃》、《金陵四十八景》、《十二月花名》、《十杯酒》、《五更相思》、《八仙过海》、《相遇十个郎》等。

衰落时期

    清亡后,封建皇族被推翻,民国时期中国连年战乱,织锦业也在一片战乱中迅速衰落,尽管南京是当时的首都,但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无暇应对,直到解放前期,南京云锦业濒临灭亡,南京白局也面临失传的局面。

表演形式

白局的表演有说、唱,偶尔加上身体动作,使用的是地道南京方言,称为“新闻腔”

或“数板”。由于新移民的涌入和方言的变迁,有些词和现在通行的南京话也不一样,比如说“鸭子”读作“呦子”,“大妈”读作“多嬷”。尾音儿化重,跟京味儿化音的区别在于连读而且上扬,象“碟子、碗”,读起来就是很快“的儿窝儿”……用文字来转化语言艺术,太难了。

挽救艺术

  建国后,人民政府对南京白局进行了抢救扶植。在南京市委关怀下,1960年由市总工会主席夏冰流组织成立了南京白局剧团,意图推陈出新,重新将南京白局搬上舞台。同时把一些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南京白局老艺人请来,一是对传统曲目进行整理,二是请有50多年织龄的老艺人纪鑫山一字一句教徒弟,让白局后继有人,三是从生活出发,编写一些现代题材的新白局曲目。当时白局剧团在原有的“金舵子”、“迥龙”、“数莲花”、“梳妆台”、“满江红”等曲调基础上进行改进丰富,在乐器上又增添撞铃、七星锣等,使得白局器乐更为多采,还创作了《机房苦》、《毛老头配茶壶把儿》、《巧相逢》、《友谊颂》、《母女会》等一批观众喜欢的白局曲目。从19601966年,南京白局进入建国后的辉煌时期。

八十年代初,南京市秦淮区文化馆召开了一次会议,试图抢救南京白局这一古老剧种,邀请了五位六七十岁高龄的白局艺人(严洪亮、左帮运、吴鸿祥、梁汉成、聂少庭),为他们录音、记谱,随后组织南京白局老艺人专场演出。

2010年起,徐春华周慧琴黄玲玲何沛四位南京白局当代老艺人虎老雄心在,在南京老城南甘熙故居南京民俗馆进行义演,同时开设南京白局传习学校,由南京白局当代老艺人接收年轻人做徒弟,进行南京白局曲艺的传习传承工作。


本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包括:各种类型的产品、商品的上市推介会策划及整体动作、晚宴策划及整体动作、文艺晚会、庆典活动、促销推广、新闻发布、会展策划、会议策划、展览展示、晚会派对、竟技比赛、时装表演 、T台走秀、各种会议、签约入位、开工奠基、剪彩开幕、节日庆典、广场文化、时装表演、广告宣传……。

联系电话:025-52215387

南京第二角文化传媒公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