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品种:
新品种-白桃苗
级别:
原种
品种纯度:
98
净度:
99
发芽率≥:
10
含水量≥:
11
苗高:
0.5(m)
成活率:
98(%)
产地/厂家:
湖南省翰佳苗业发展有限公司

更多宝贝>>热销宝贝

T2VTXTXaleXXXXXXXX_!!672316763

2854189_234953197169_2[1]_副本

结果习性 

     桃为落叶性小乔木。根系属浅根性,生长迅速,伤后恢复能力强。桃芽具有早熟性,萌发力强,在主梢迅速生长的同时,其上侧芽能相继萌发抽生二次梢、三次梢。但在二、三次梢上,无芽的盲节很多。桃的成枝力也较强,且分枝角常较大,故干性弱,层性不明显,中心主干易早期自然消失。不同品种间分枝角度不同,形成开张,半开张和较直立的不同树姿。隐芽少而寿命短,其自然更新能力常不如其他树种。


   桃花芽容易形成,进入结果期早。树冠中长、中、短各类枝条均易成为结果枝。花芽为纯花芽,在枝上侧生,每一芽内1花。顶芽为叶芽。同一节上着生2芽以上的称复芽,通常为花芽与叶芽井生。南方品种群中的水蜜桃系和蟠桃系中、长果枝上多复花芽。结果枝可分为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几种。长果枝长31厘米~60厘米,为南方品种群的主要结果枝;中果枝长16厘米~30厘米;短果枝长5厘米~15厘米,其上除项芽为叶芽外,其余各节多为单花芽;花束状果枝在5厘米以下,节间甚短,花芽排列紧密,形态与短果枝雷同。不同品种的主要结果枝类型不同,同时随树龄增长,主要结果枝的类型也有变化。

 

5136068_195153077895_2[1]_副本

  果实发育可分快一慢一快三个时期。其中第二期为硬核期,品种间差异较大,早熟品种仅7~10天,常使胚发育不全,或形成软核。生理落果分前后两期。前期落果在花后3~4周内发生,主要是由于受精不完全所引起,脱落部位一般发生在结果枝与果梗之间。后期落果是受精幼果的脱落,主要发生在硬核期开始的前后,脱落部位多数在果实与果梗的花托之间。此期正处于植株内的养分转换期,落果与碳水化合物及氮素的供应不足有关、干旱也能促进脱落。但是,如果此期供应的氮素和水分过多,引起新梢徒长,器官间对养分的竞争加剧,则同样会导致落果。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桃属喜温性的温带果树树种,但适应性较强。适宜的年平均温度,南方品种群为12度~17度,北方品种群为8度~14度,前者比后者更能耐夏季高温。大多数品种以生长期月平均温度达24C~25C时产量高、品质好。冬季通过休眠阶段时需要一定时期的相对低温,一般需0C~7.2C的低温750小时以上,但春蕾、雨花露等一些南方品种群品种需冷量较低,仅590~730小时。低温时数不足,休眠不能顺利通过时,常引起萌芽开花推迟且不整齐,甚至出现花芽枯死脱落的现象。不同品种间低温需要量有较大的差异。花期要求10C以上的气温,如最抵气温降至一1C~一3C时,花器就容易受到寒害或冻害。

5136068_195332077850_2



桃性喜干燥和良好的光照。要求较低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唯南方品种群较能适应潮湿气候,但在花期及果实成熟期仍忌多雨。花期阴雨天多,影响授粉、受精和着果;果实成熟前雨水多,果实品质降低,且常引起裂果。光照充足,则树势健壮,枝条充实,花芽形成良好;光照不足时,内膛枝条多易枯死,致结果部位很快外移。


  桃最不耐水涝,适宜于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长。特别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坡地栽培比平地更为适宜。土壤也不宜过粘或过肥,否则树体徒长不易控制,且易诱发流胶病。桃耐旱性极强,其需水量是许多果树中最低的一种。

 

b201306101341037048_副本

 2.建园   桃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建园。盐碱土应先行改良,否则易患缺铁性黄叶病。土壤粘重的丘陵坡地应开沟建园,避免土壤下层积水。老园地重茬植桃,常导致树体生长不良,枝干流胶,叶片失绿,新根褐变等,严重时造成成片死树,建园时应予避免。


  品种方面要因地制宜。除选用生态适应性强的品种外,还需根据加工、鲜食的不同需要,根据集市远近和交通条件作不同的选择。供罐藏用的品种,宜选黄肉、不溶质、粘核和近核处无红色或少红色的优良品种,最好具有芳香。供鲜销用的,城市近郊可多选软溶质的品种,早熟品种的比例也可大一些。城市远郊及山区直适当发展较耐贮运的硬肉桃或硬溶质的品种。当果园中栽植不产生花粉或花粉少并缺乏生活力的一些品种时,一定要配植授粉品种。即使是自花能结实的品种,选用几个品种相互配植,也能提高结实率和产量。不同成熟期的品种还可避免劳力过分集中和延长鲜果的供应时期。


  栽植距离根据品种生长势、土壤肥瘠和管理条件而定。一般平地株行距4米~5米,山地株行距(3~4)米X(4~5)米。桃枝展速度快,特别在高温多湿地区不宜过分密植,否则前期虽可获得高产,后期树冠交接后产量即锐减。有管理经验的地区,密度可大一些。


  植株宜秋植。苗木除用生长健壮、根系良好的一年生苗外,半成苗和当年芽接出圃的火芽苗也均可利用栽植。利用半成苗栽植时,要求接芽饱满,多栽一定比例的太平苗以便必要时补缺,同时需及时扶除砧蘖和及早摘心定干等。管理得当,生长结果不一定比栽植大苗差。

x1_1.1348070400_640_480_141177

 整形和修剪


  根据桃的生长习性和喜光要求,整形时最直采用自然开心形或改良杯状形的树形。


  自然开心形树形的特点是,主干高30厘米~50厘米,其上错落或邻近培养三大主枝,相距10厘米~12厘米。主枝每年直线外延,开张角40度~50度,每主枝上在背斜侧间隔一定距离再培养2~3个副主枝(侧技),开张角60度~80度,构成树体骨架。然后在主枝、副主枝上培养结果枝组结果。主枝,主枝上的副主枝(注意各主枝的开张角要求不同)。这种树形修剪量轻,成形快,结果早;枝头间距较大,主、侧枝可形成两层,充分利用空间立体结果,故产量较高。缺点是整形技术要求较高,内膜枝组过多、过密时会影响果实品质。


  具体整形时,在苗木50厘米~70厘米高处定干。次春萌芽后,将离地30厘米~50厘米以内的芽抹去,在其上方选留三个主枝。主枝间需保留一定的间距,方位确当,开张角度过小的主枝应在生长期间拉枝调角。冬季主枝留60厘米短截,剪口芽选用外侧饱满芽,保持主枝以一定的角度逐年向外延伸。剪口附近另注意留一外侧芽,前发后培养作为副主枝。为避免与主枝发生竞争,副主校也可在晚一年形成。每主枝上培养2个~3个副主枝。


  第二年冬季,各主枝的延长枝留50厘米短截,和上年方法相同,养成延长枝和第二副主枝。在主枝、副主枝上则多留小枝组,以增加结果部位和荫蔽主枝起保护作用。第三年以后,也如上年同样处理。一般4~5年树形即可基本形成。最后全树保持主枝、副主枝7~9个,各骨干枝枝头间保持80厘米~100厘米的间距。


  改良杯状形树形由杯状形改进而来。在整形的头两年仍按杯状形的要求培养主枝,即在主干上方选邻接或邻近的三个新梢培养为主枝,冬剪时主枝留左右两侧的芽发生分枝,构成“三股六杈”。从第三年开始,主枝灵活分枝,可直线顺延,并适当培养外侧副主枝。然后在各级主枝、副主枝上培养枝组结果。树形完成后,全树有骨干枝7~12个。


  幼年桃树生长旺盛。修剪上应采用轻剪长放和充分运用夏季修剪技术,以缓和树势,提前结果。夏季修剪包括抹芽、摘心、扭梢和剪梢等工作。位置不当的芽容易发生旺条,应及早抹除。生长前期摘心有利于促发二次枝,形成良好的结果枝,提前结果;旺枝扭梢更能促进花芽的形成。此外,对生长郁闭的幼年树,在6月中下旬及8月停梢期进行疏梢、剪梢,对改善树冠光照,提高有效结果枝比例的作用都很显著,并可减轻冬剪的工作量。因此,夏季修剪是幼年桃树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同时,幼年桃树还应注意结果枝组的培养。桃树小枝组的结果年限很短,易衰亡,应以培养中、大型枝组为主。中、大型枝组多在骨干枝两侧的中间部位培养,一般采用先截后放的方法,同方向中、大型枝组需保持40厘米~60厘米的间距,以使光照良好,但其中可以安插小枝组。


  进入盛果期后,桃树树冠内膛及下部枝条容易枯死,结果部位外移很快。此期修剪应随结果量的增加而逐年加重,要加强枝组和结果枝的培养及更新,注意维持稳定的树势,必要时还要对骨干枝进行回缩更新。当枝组上的结果枝结果后,如下部抽生健壮结果枝的,可在其上方进行缩剪。如下部或附近结果枝的数量较多,也可将枝组下部的长果枝留2~3芽重短截作为预备枝,以促进更新。所以对全树不同枝组要放缩结合。为稳定产量,南方品种群的盛果期桃树,冬剪时应根据树体生长情况每株稳定地剪留给果枝400~500根,并保持一定比例的长果枝。多余的枝条可剪除或留作预备枝。


土肥水管理及其他


  桃根系呼吸作用旺盛,正常生长要求土壤有较高的含氧量。除秋冬落叶前后结合施用基肥进行深翻外,生长期间宜经常中耕松土,保持树盘范围内的土壤通气性良好。遇有滞水、积水现象应及时排除,不使根系受渍。


  桃比较耐瘠。幼树期需肥量少,施氮过多易引起徒长,延迟结果。进入盛果期后,随产量增加和新梢的生长需肥量渐多。综合各地桃园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的比例,大体为10:(3~4):(6~16)。每生产100公斤的桃果,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别为0.5公斤,0.2公斤和0.6公斤~0.7公斤。具体施肥量最好以历年产量变化及树体生长势作为主要依据。叶分析的适量标准值,据原北京农业大学测定,三要素分别为:2.8%~4.0%(N),0.15%~0.29%(P)和1.5%~2.7%(K)。


  具体施肥要求如下:第一次为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化肥,特别是磷肥,结合晚秋深耕施入,施肥量占全年总量的50%~70%以上。第二次为壮果肥,以氮肥为主,结合磷、钾肥,在定果后施用。第三次在果实急速田大前施入,以速效磷、钾肥为主,结合施用氮肥,主要对中、晚熟品种,可促进果实肥大,提高品质,并可促进花芽分化。此外,有条件时,在8~9月间中、晚熟品种收获后,以氮肥为主施用一次补肥,有利于枝梢充实和提高树体内贮藏营养的水平。必要时还应注意补充微量元素。


  桃树需水量虽少,但发生伏旱时仍应进行必要的灌溉。夏季炎热季节灌溉需掌握在夜间到清晨土温下降后,以免影响根系生长,并宜速灌速排,不使多余水分在土壤中滞留。


  正常管理条件下,桃多数品种的结实率较高,任其自然结实,果实变小,品质变劣,并削弱树势。生产上应疏果两次,最后定果不迟于硬核期结束。留果数量主要根据树体负载量,并参考历年产量、树龄、树势及当年天气情况等而定。具体疏果时可按(0.8~1.5):1的枝果比标准留果,或按长果枝留果3~5个,中果枝1~3个,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留1个或不留,二次枝留l~2个的标准掌握。先疏除萎黄果、小果、病虫果、畸形果和并生果,然后再根据留存果实的数量疏除朝天果,附近无叶果及形状较短圆的果实。有的品种徒长性果枝结果可靠,如大久保、扬州早甜桃等,其上应尽量多留果。有的品种花蕾过多,自然着果牢靠的,如白凤等,也可提前进行疏蕾、疏花,以节约养分,减少树体消耗。


  为防止果实病虫害,对中、晚熟品种多行套袋,同时也可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和防止裂果。套袋应在生理落果基本结束以后,病虫害发生以前进行。长江流域多在5月中、下旬至6月初完成。如发现已有食心虫类害虫和桃蛀螟开始产卵,可先打药,再行套袋。全树套袋时应从上而下,由内而外进行,以免碰坏已套好的纸袋。为使套袋后的果实增加红晕,提高着色,采收前2~3天应将纸袋从下部撕开。


  花期天气不良(如连阴雨天、低温等),影响正常授粉、受精时,对自花不结实的品种应进行人工授粉,时间掌握从初花期到盛花期之间。具体方法可参考梨树部分。一般授粉3小时后降雨,对正常受精已无妨碍。


  为对幼龄桃树控冠促花,减轻夏季修剪工作量,在桃硬核期结束前,新梢开始旺长时,可叶面喷布0.l%~0.15%浓度的多效晔药剂(一种生长延缓剂)l~2次。这在桃树早期密植丰产栽培中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x1_1.1348070400_640_480_141177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桃树的病虫害较多。主要病害有桃缩叶病、细菌性穿孔病、果实炭疽病、疮痴病、褐腐病及枝干流胶病等。主要害虫有红颈天牛、桃蛀螟、梨小食心虫、桃蚜、桑白蚁、叶蝉和刺蛾等。


  (1)桃的4种病害:桃缩叶病病菌在芽鳞和树皮上越冬,早春展叶前后侵害叶片、新梢,使变形、干枯、脱落,也可为害果实。防治方法是在桃芽膨大而尚未绽开时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严重时在展叶后再喷0.3度石流合剂,同时结合人工及时摘除病叶、病梢烧毁,减少病源。细菌性穿孔病多在春夏之际发生,造成叶片穿孔、脱落。防治方法:在早春萌芽时(露绿期)喷布1:1:100倍的波尔多液。喷药时需注意与石疏合剂的喷药期之间有7~10天间隔期,且在展叶后宜改喷65%代森锌400~500倍液防治,以免产生药害。桃炭疽病为害果实和枝稍,4~7月间均能发生,花后连阴雨天气易造成该病暴发。可结合对挑缩叶病和桃疮痂病的喷药进行防治。桃疮痂病主要为害果实,幼果期喷波美0.3度~0.4度石硫合剂,或25%多菌灵400~500倍液,或75%托布津1000倍液,均能有效地防治该病。


  (2)桃流胶病:是真菌侵染和生理性原因共同造成的一种病害,主要为害主干和主枝,引起流胶,削弱树势。土壤粘重,氮肥过多,连作重茬,排水不良,夏季重修剪,以及虫害伤口等都能加剧流胶。防治方法:主要从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入手,做好树体保护工作。

 

1160017811_副本

weiguileibaisebeijingzhuanjid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