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材质:
石材
类型:
其他
使用场所:
室外
品名:
名扬雕塑
形式:
浮雕
风格:
中式

古代人像供应


中文名称:人像雕塑
外文名称:Portrait sculpture
分类:陶塑,石雕,玉雕,骨雕
古老雕塑: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

迄今发现古老的人像雕塑,属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从作品质料来看,陶塑人像所占比重大,石雕与骨雕人像仅有少量出土。


石雕人像
迄今发现不多,大致包括圆雕石刻人像和浮雕石刻人面两类。

圆雕石刻人像
已发现两批:①1983~1984年在辽宁东沟马家店乡后洼屯遗址下文化层,出土几件滑石雕刻的小型圆雕人头,刻工粗犷,造型古朴生动,属距今6000年前的辽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石刻艺术作品。②在河北滦平金沟屯遗址,曾出土一批大小不同、姿态各
异的石刻圆雕人像,大者立姿,高 0.334米,眉目清秀,双手附于胸下,双足相连,足底呈圆锥形,便于戳立土中;小者高6厘米,作举手盘腿的姿态,五官与表情均甚模糊;从伴出之字纹陶器来看,这批石雕人像可能是红山文化晚期遗物。

浮雕石刻人面
共发现2件。1959年四川巫山大溪64号墓出土的一件,以质地细腻的黑色火山岩雕成,平面呈椭圆形,高6厘米,宽3.6厘米,厚1厘米,正反两面皆浮雕着脸颊丰腴、瞠目张嘴的人面,顶端有2个穿孔,属距今6000~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晚期遗物。另一件于1973年出土于甘肃永昌鸳鸯池51号墓,白云石雕成,高3.8厘米,宽2.5厘米,平面亦呈椭圆形,在鼓起的正面,用黑色胶状物粘结白色骨珠以表现人面的五官,神态与巫山大溪出土者相似,顶端有1个穿孔,属距今4300~40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物。

浮雕石刻人面
(四川巫山大溪出土)
此外,还发现两件玉雕人面:①1976年出自陕西神木石峁龙山文化墓葬,以玉髓雕成,高4.5厘米,宽4厘米,作头顶束髻、鹰勾鼻、微张嘴的侧面头像,阴线刻成的眼睛巨大醒目,脸颊部位透雕一圆孔。②70年代中期采集于山东滕县岗上村,属大汶口文化中期的玉雕作品,人面高3厘米,宽3.6厘米,正面磨光而微鼓,用阴线刻出五官和脸部轮廓,双目有神,背面有带穿孔的凸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