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磷化的基本原理 
   原则上说,当金属工件一旦浸入加热的稀磷酸溶液中,就会生成一层膜。但由于这种膜的保护性差,所以通常的磷化在含有ZnMn等酸性溶液中进行。 
  磷化液中存在的动力学平衡 
  磷化液的基本平衡方程式 
  3M(H2PO4)2=M3(PO4)2+4H3PO4 
  此方程的平衡常数 
  K=[M3(PO4)2][ H3PO4]^4/[M(H2PO4)2]^3 
  M代表ZnMn等 
  由上述议程式可以看出,常数K值越大,磷酸盐沉积的比率越大。而K值随一代和三代金属盐的金属的性质,溶液的温度,PH值及总浓度有关。所以影响磷化液性能的至少有PH值、游离酸度、总酸度、温度和金属性质。 
  磷化液分类 
  按磷化膜体系分类 
  按磷化成膜体系主要分为:锌系、锌钙系、锌锰系、锰系、铁系、非晶相铁系六大类。 
  锌系磷化槽液主体成他是:Zn2+H2PO3-NO3-H3PO4、促进剂等。形成的磷化膜主体组成(钢铁件):Zn3(po4)2·4H2O Zn2Fe(PO4)2·4H2O。磷化晶粒呈树枝状、针状、孔隙较多。广泛应用于涂漆前打底、防腐蚀和冷加工减摩润滑。 
  锌钙系磷化槽液主体成分是:Zn2+Ca2+NO3-H2PO4-H3PO4以及其它添加物等。形成磷化膜的主体组成(钢铁件):Zn2Ca(PO4)2·4H2OZn2Fe(PO4)2·4H2OZn3(PO4)2·4H2O。磷化晶粒呈紧密颗粒状(有时有大的针状晶粒),孔隙较少。应用于涂装前打底及防腐蚀。 
  锌锰系磷化槽液主体组成:Zn2+Mn2+NO3-H2PO4-H3PO4以及其它一些添加物。磷化膜主体组成:Zn2Fe(PO4)2·4H2OZn3(PO4)2·4H2O(Mn,Fe)5H2(PO4)4·4H2O,磷化晶粒呈颗粒-针状-树枝状混合晶型,孔隙较少。广泛用于漆前打底、防腐蚀及冷加工减摩润滑。 
  锰系磷化槽液主体组成:Mn2+NO3-H2PO4H3PO4以及其它一些添加物。在钢铁件上形成磷化膜主体组成:(Mn,Fe)5H2(PO4)4·4H2O。磷化膜厚度大、孔隙少,磷化晶粒呈密集颗状。广泛应用于防腐蚀及冷加工减摩润滑。 
  铁系磷化槽液主体组成:Fe2+H2PO4H3PO4以及其它一些添加物。磷化膜主体组成(钢铁工件):Fe5H2(PO4)4·4H2O,磷化膜厚度大,磷化温度高,处理时间长,膜孔隙较多,磷化晶粒呈颗粒状。应用于防腐蚀以及冷加工减摩润滑。 
  非晶相铁系磷化槽液主体成分:Na+(NH4+)H2PO4H3PO4MoO4-(ClO3-NO3-)以及其它一些添加物。磷化膜主体组成(钢铁件):Fe3(PO4)2·8H2O, Fe2O3,磷化膜薄,微观膜结构呈非晶相的平面分布状,仅应用于涂漆前打底。 
  按磷化膜的厚度分类 
  按磷化膜厚度(磷化膜重)分,可分为次轻量级、轻量级、次重量级、重量级四种。 
  次轻量级膜重仅0.11.0g/m2,一般是非晶相铁系磷化膜,仅用于漆前打底,特别是变形大工件的涂漆前打底效果很好。 
  轻量级膜重1.14.5 g/m2,广泛应用于漆前打底,在防腐蚀和冷加工行业应用较少。 
  次重量级磷化膜厚4.67.5 g/m2,由于膜重较大,膜较厚(一般>3μm),较少作为漆前打底(仅作为基本不变形的钢铁件漆前打底),可用于防腐蚀及冷加工减摩滑润。 
  重量级膜重大于7.5 g/m2,不作为漆前打底用,广泛用于防腐蚀及冷加工。 
  磷化处理温度划分 
  按处理温度可分为常温、低温、中温、高温四类。 
  常温磷化就是不加温磷化。 
  低温磷化一般处理温度3045。 
  中温磷化一般6070。 
  高温磷化一般大于80。 
  温度划分法本身并不严格,有时还有亚中温、亚高温之法,随各人的意愿而定,但一般还是遵循上述划分法。 
  按促进剂类型分类 
  由于磷化促进剂主要只有那么几种,按促进剂的类型分有利于槽液的了解。根据促进剂类型大体可决定磷化处理温度,如NO3-促进剂主要就是中温磷化。 
  促进剂主要分为:硝酸盐型、亚硝酸盐型、氯 酸盐型、有机氮化物型、钼酸盐型等主要类型。每一个促进剂类型又可与其它促进剂配套使用,有不少的分支系列。 
  硝酸盐型包括:NO3-型,NO3/NO2-(自生型)。 
  氯酸盐型包括:ClO3-,ClO3/ NO3-,ClO3/ NO2-。 
  亚硝酸盐包括:硝基胍R- NO2/ ClO3-。 
  钼酸盐型包括:MoO4, MoO4/ ClO3, MoO4/ NO3-。 
  5其他分类方法还有,如按材质可分为钢铁件、铝件、锌件以及混合件磷化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