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天麻生产技术规程(SOP
第一部分 天麻质量要求
1定义
1.1种子 由天麻开花结果形成的种子、细小如粉末状,由胚及种皮两部分组成,平均长670μm
1.2球茎 天麻不同发育阶段的地下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等书称块茎。
1.3米麻 由种子萌发或由白麻、箭麻等分生出的小球茎,长2㎝以下、重2ɡ以下的球茎统称为米麻。
1.4白麻 又称白头麻,为不能抽薹出土的天麻球茎,长211㎝,一般重350g,最大可达100g
1.5箭麻 又称商品麻,由白麻生长发育成熟能抽薹开花的天麻球茎,长520㎝,鲜品重50400g,最大可达1000g
1.6有性种麻 用天麻种子播种,经618个月形成的第一代米麻、白麻种。
1.7无性种麻 用第一代米麻、白麻种,种植形成的2代以上米麻、白麻种。
1.8蜜环菌 蜜环菌是以腐生为主,寄生为辅的真菌。它经菌丝形成分解树木营养物质,以菌索形式运输营养物质,供天麻生长。
1.9菌材 用来栽培天麻的木材叫菌材,也指生长蜜环菌丝或菌索的木材。
2要求
2.1新鲜天麻感官及分级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重量
200g/
150200g/
100150g/
形态
粗壮、不弯曲,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长椭圆形,部分麻体形态弯曲
形态较细长,弯曲
病虫斑痕
无病虫
无病虫
允许有少量病虫
破皮伤痕
无破皮伤痕
无破皮伤痕
允许有部分破皮伤痕
色泽
黄白色
黄白色
黄白色,允许有少量褐色
箭芽
箭芽完整
箭芽完整
允许箭芽不完整和少量褐色
2.2干天麻感官及分级
等级
(头数)
一级
26/㎏)
二级
46/㎏)
三级
90/㎏)
四级
120/㎏)
形状
块茎扁平呈长椭圆形
块茎扁平呈长椭圆形或箭弯曲
块茎呈长椭圆形,扁缩而弯曲
碎块,空心
颜色
表面黄白色
黄白色
表面黄白色或黄褐色
表面颜色不一
质地
体坚实,半透明状,断面较平坦,角质样
体坚实,半透明状,断面角质状
半透明,断面角质状,牙白色或棕黄色
 
创伤
无空心、枯坑、虫
无空心、枯坑
无霉变、虫蛀
无霉变、灰末
病虫
无虫蛀病斑和霉变
无虫蛀病斑和霉变
有少量创伤、虫病斑
 
2.3天麻理化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水分
 
10%
天麻素含量
 
0.10%
铅(以Pb计)
/
0.2
汞(以Hg计)
/
0.01
砷(以As计)
/
0.5
硝酸盐
/
1200
3 包装、运输、贮存
3.1包装 一级、二级天麻干品用聚乙烯塑料袋按0.5㎏袋装封口,然后用纸箱或聚乙烯袋按1525㎏装一箱或装一袋。三级、四级天麻用聚乙烯塑料袋按2025㎏装袋封口或封箱。包装时,要求包装场地、包装物干燥、清洁。
3.2运输 运输工具须干燥清洁,严防日晒雨淋,避免酸碱及有害气体侵入箱(袋)内。
3.3贮存 贮存环境要与运输环境相同,贮存时间612个月。
第二部分 天麻生产技术规程
1天麻品种
金科一号 以红天麻F2代自交系为母本,乌天麻F4代自交系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它适宜在海拔5002000米地区栽培。平均单体重量250350g,产量最高达20/㎡以上。花茎灰红色,花淡黄色,果实椭圆形,暗红色球茎肥大,粗壮。长椭圆形至长圆柱形,含水量80%左右,该品种天麻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分生能力强,耐旱,形态质量好的特征,为优良杂交新品种。
2种麻质量分级
项目名称
级别
生产时间
净度不低于%
色泽形态
个数/0.5
长度(㎝)
有性或杂交种
原种
618个月
无病虫害99.5
色泽新鲜淡黄色,形态饱满,无创伤
20100
28
无性种麻
一级良种
2
无病虫害斑痕98.0
同上
20100
28
二级良种
3
无病虫害斑痕96.0
同上
3080
47
三级良种
4
有极少量病虫斑痕95.0
色泽黄色,形态欠饱满,中大白麻较多
3080
68
3种麻贮存
如将种麻冬贮到翌年春栽,贮存方法为沙贮。用含水量18%左右的沙土,先在地面铺10㎝厚,轻放一层白、米麻,均匀放置,不要堆积,上面再撒23㎝沙土后又轻放一层白、米麻,堆放厚度不超过30㎝,上面再盖68㎝沙土。最外面用湿润碎草或落叶保湿。用于有性繁殖的箭麻贮藏方法与白、米麻相同。
4蜜环菌
4.1菌材质量
4.1.1菌材上均匀分布蜜环菌索,无杂菌感染。
4.1.2菌索生长粗壮,旺盛,有弹性,菌索尖端呈黄白色生长点,无黑色空软的老化菌。
4.1.3菌床和菌材上无害虫寄生。
4.2适宜树种
壳斗科、桦木科、大风子科、蔷薇科、豆科等不含芳香油脂的树种均可栽种天麻,其中以栎树、白桦、山桐子、樱桃树、合欢、化香树等树种为佳。
4.3伐树时间
4.3.1立冬至惊蛰砍树断筒后2030天下窖培菌。
4.3.2 610月可边砍边下窖培菌。
4.4菌材长度
直径510㎝的木材断筒长度50㎝。直径5㎝以下的细枝斜砍成610㎝长的短枝。
4.5用材量
粗材68根,约25㎏,细枝58㎏。
4.6菌种用量
每平方米2瓶蜜环菌种。用于有性种子或杂交种子播种,则每平方米另需2瓶萌发菌种。
4.7培养时间
4.7.1 用于冬栽的菌材在68月份培菌,用于春栽的菌材在910月培菌。
4.7.2 用于有性繁殖的菌材,海拔1000米以上者910月培菌。1000米以下者在23月或者910月培菌。
4.8培养场地
4.8.1 土壤类型:沙土,石沙壤土,腐殖质土壤
4.8.2 场地:荒地,二荒地,细沙土地
4.8.3土地的PH值为5.56
4.9温度与湿度
室内温度宜15℃~25℃。相对湿度宜50%60%。覆土、控温、保湿方法按国标规定执行。
5商品麻生产规程
5.1环境条件
5.1.1土壤
生产商品麻的土壤要求,有机质含量丰富,通透性好,PH56.5的沙壤土,栽培场地要求水源适宜,排灌方便。
5.1.2温度
5.1.2.1米麻、白麻、箭麻的贮藏温度为0℃~8℃,贮藏时间60天以上。
5.1.2.2箭麻抽薹、开花、结果温度为12℃~25℃,最适宜温度20℃左右。最高温度不超过28℃。
5.1.2.3米麻、白麻、箭麻的生长温度为12℃~27,10℃以下生长受抑进入休眠状态,28℃以上生长受抑制。常发生热害而烂麻,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3℃左右。
5.1.3水分
土壤湿度以60%为宜。产地年降雨量为1000㎜。产地自然灌溉水质要求等符合国标。
5.1.4光照
天麻抽薹、开花、结果期的光照强度应控制在100010000Lx
5.2栽培要求
5.2.1栽培地
5.2.1.1土质
土壤以花岗岩的成土母质最优,页岩次之,石灰岩再次之;应选择沙土、砂砾土、腐殖土、偏酸性的土壤栽种天麻。
5.2.1.2场地
平地,坡地。坡度45°以下。
5.2.1.3排灌
栽培地要求有固定水源(必要时建固定水池)及灌溉设施。预防旱灾。
5.2.2栽培
5.2.2.1种麻选择
选用有性天麻种或杂交天麻种的原种,无性天麻种的一级、二级、三级良种。
5.2.2.2栽培季节
秋冬栽培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初春栽培23月。气温在0℃~15℃均可栽培。
5.2.2.3栽培层次和深度
无论是固定菌窖,还是活动菌窖均栽1层为宜,菌窖深1520㎝,海拔1000米以下可略深一点,海拔1000米以上可略浅一点。
5.2.2.4栽种方法及用种量
种麻靠近菌材摆放,一根菌材上摆放6个种麻,菌材中间4个,两头各放1个。用种量每平方米0.5㎏左右。穴栽、行栽均可。
5.2.3覆土、起沟、覆盖
5.2.3.1覆土
用细土覆盖时,须填实,做到种麻与土之间,菌材、菌枝与土之间无缝隙。覆土深度为15㎝左右。
5.2.3.2起沟
沟的水流平面与菌材上端平齐。
5.2.3.3覆盖
覆盖厚度5㎝左右。覆盖物,阔叶树落叶、茅草、稻草、玉米秸等。海拔800米以下的地方可根据情况搭荫棚防高温和保湿。
5.2.4田间管理
5.2.4.1温度调控
冬季和初春要适当加大覆土深度,并要用覆盖物保温,窖内10㎝以下土层温度维持在0℃~5℃,七、八、九三个月一定要用覆盖物或搭荫棚来调节温度,将温度控制在26℃以下,不超过28℃(土层温度)。
5.2.4.2水分管理
12月至翌年3月控湿防冻,土壤含水量30%,见墒即可。46月增水促长,土壤含水量60%70%,手握成团,落地能散,78月降湿降温,土壤含水量60%左右,910月控水抑菌,土壤含水量50%左右,手握稍成团,再轻捏能散。11月土壤含水量30%左右,干爽松散。
5.2.4.3除草松土
59月份天麻地沟或窖面的草长到1520㎝时,应及时除草松土,土壤稍板结的,待雨过天晴时拔根除草,土壤疏松的亦可拔可割。
5.2.4.4喷施营养
在天麻生长期间一般不需要施肥,但可适当增加施营养。如按1:5(土豆一份,水五份)的土豆煮沸过滤,用过滤液在68月份按10/㎡,喷施12次。
5.2.5病虫害防治
5.2.5.1白蚁
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方,常有白蚁危害天麻。防治方法:诱杀,在危害严重的菌窖旁挖坑埋上松木片诱出白蚁再施白蚁灵集中杀灭。在菌窖中施百虫灵杀灭。
5.2.5.2
在天麻栽培地四周起深沟,防止鼠进天麻菌窖。集中施药毒杀。
5.2.5.3蝼蛄、蛴螬、介壳虫(为害球茎)、蚜虫(为害地上茎和花穗)
90%敌百虫0.15㎏兑水成30倍液,拌成毒谷或毒饵诱或喷杀。
5.2.5.4病害
天麻球茎腐烂病、锈腐病等其他杂菌的防治方法。
-----轮作,即栽培过一季天麻的地方在3年内不再种天麻。
-----用纯蜜环菌种培育无病菌、虫害的菌材。
-----从高山往低山引种。
-----选择优良麻种坚决杜绝4代以后的淘汰麻种。
5.2.6采收
5.2.6.1采收时间
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方于立冬左右采挖,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方在霜降左右采挖,采挖时间应在天晴土爽之时,忌雨天或雨天过后的12天内采挖。
5.2.6.2采收准备
采挖时需准备两类筐、箱,一类专装种麻,一类专装商品麻,留用有性繁殖的箭麻须按种麻的要求摆放、包装运输贮藏。
5.2.6.3采后清理
及时清理菌材,发现感染杂菌的菌材及时集中深埋,可再利用的菌材速利用,腐烂过度的菌材或风干作柴烧或埋入土中。
5.2.7干制
5.2.7.1水煮法
将要干制的天麻以清水洗净,用大锅将水烧开,放入天麻,用大火煮至刚无白心时取出,用竹刀刮去粗皮,洗净沥干、烘烤。一般一级天麻煮15分钟左右,二级麻煮10分钟左右,三级麻煮5分钟左右。
5.2.7.2水蒸法
用蒸笼将水烧开,上大汽后把天麻放入笼格中蒸至刚无白心时取出,放入清水中冷却,及时用竹刀刮去粗皮,再放入1%的明矾水中浸泡1015分钟后,取出沥干、烘烤。
5.2.7.3烘烤温度
将烤房温度升到40℃~50℃,把天麻平摆烘筛中,打开排风扇,在40℃~50℃维持4小时左右,然后每小时升温2℃~3℃到70℃烘至67成干,取出整形,再进烤房以50℃~60℃烘至全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