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檀      香

别名:檀香、真檀、白檀  

檀香形态特征与分布      (1)形态特征  常绿寄生小灌木,高约10米,枝圆柱状,带灰褐色,具条纹有多数皮孔和半圆形的叶痕;小枝细长,淡绿色,节间销肿大。叶椭圆状卵形,膜质,长4-8厘米,宽2-4厘米,顶端锐尖10对,网脉不明显;叶柄细长,长1-1.5厘米。花期5-6月,果期7-9月。      (2)分布  广东、广西、台湾有栽培,以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最多。
檀香种植技术与防害      (1)檀香苗种植    檀香是根部半寄生乔木,所以种植的方式同其他植物也有一定的分别。针对较大面积的专业种植户,我们要求檀香苗定植之前要  经过:整地、选择寄主、挖穴、施肥、回穴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所以通常建议提前1个月的时间预订树苗,以便我们根据种植地的地况、寄主的选择等不同情况做以具体的指导,以保证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通常每亩可种植檀香70株以内。穴土要求疏松、不积水、基肥充足。      建议穴深50~60㎝,直径60~80㎝;株距3m~5m,挖穴时,要求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有序,回填时,将晒白的表土填入底部。土质不够理想  的地区和有条件进一步改良土壤的种植户,可用风干的塘坭、垃圾坭、火烧土等混合的土杂肥及腐熟的畜粪肥代替部分原有的穴土。回穴施肥  时,先在穴底铺1/3穴高混沙的表土,然后放1/3穴高拌沙土的土杂肥;再将粪肥与沙土在穴的四边拌匀,形成一个肥料圈,最后把表土、粗沙  放满回穴,高度应比周边地面高出约20㎝以上。等待十几到二十天左右,回穴沉实后的土略高于地面时,再开穴植树。将0.1公斤强力杀虫药混  入穴土,防止地下虫危害根系。回穴的原则是定植后的苗基土壤始终高于周围地面。施肥的原则是吸引各种寄主植物的根系向檀香的根系方向发展,以促进其结合后共同生长。如种后遇旱,每两天要淋水一次,每次淋水量以完全渗透为宜,直至生长稳定。种植二十天后,待抽出新枝,淋稀粪水或1:400左右浓度的复合肥水可以帮助新苗更快恢复。      (2)抚育管理    第一年内每月应检查一次,对生长过旺的寄主进行修剪,保证檀香幼苗获得充足阳光,寄主不足时则及时补种;檀香是忌积水树  种,在土质粘重,砂石少的地方,应该采取开沟排水的措施;檀香根浅,在幼苗阶段的形态是苗高茎细,防风力差。因此在多风地区,种后要  用竹杆扶好;通常建议在成长期每年追肥三次左右。对檀香及寄主的施肥(着重给寄主施肥)的原则是前五年适当施肥,五至八年减少施肥,  八年后不施肥;适当除草、松土、修枝。
主要的虫害有  :      (1)桑寄生粉蝶:用40%马拉硫磷2000倍液或者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喷雾枝叶杀灭;      (2)金龟子:用90%敌百虫晶体、40%氧  化乐果800~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杀灭幼虫需用90%敌百虫晶体、50%辛硫磷各800倍液灌浇根部;3、糠片盾蚧:寄主  枝条过于密集,造成环境潮湿,植株生势较差时发生。适当修剪寄主植物,以利通风透光,使檀香生长健壮;经常检查,抹杀幼蚧,可减轻危  害。将修剪下来的虫枝集中堆放一周后再行烧毁,以便保护天敌。在卵盛孵期进行药剂防治。可用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25%的扑虱灵  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亚胺硫磷10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1次,连续2~3次。
主要的病害有:      (1)根腐病:由地势低湿,土壤黏重,排水  不良,植株生长受阻而引起。发病初期枝梢下方的叶片呈轻微的失绿状,以后逐渐向上扩展,枯焦,脱落。细根腐朽脱落,仅剩主根呈黑色绿  色环腐症状。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倍液淋灌病株土壤。  控制土壤水分,防止积水,适当施肥,增强抗病能力。      (2)苗立枯病:一般在低温阴雨、湿度大、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情况下发病。主要发生在檀香幼苗,在受害幼茎基部出现褐色病斑并逐渐扩大  、凹陷、腐烂,导致幼苗枯萎死亡。发病初期,可用用立枯净5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  倍液喷雾防治。对发病区的土壤进行消毒。      (3)叶灰斑病:在土壤瘠薄,排水不良,湿度过大或严重干旱,植株长衰弱的地块发病。病斑多半从叶片尖端和边缘开始,逐渐扩大,呈圆形、  半圆形或呈不规则状。开始病斑呈褐色,后期病斑中央变灰白色,上有黑色小点。一年中以6~9月,高温、高湿季节发病率较高。加强栽培管  理,使檀香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来源。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  液喷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