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种类:
种子
品种:
其他
品种纯度≥:
96
等级:
1
病虫害:

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于水半夏。我国半夏药用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而影响深远,始见于《五十二病方》,因疗效确切,为历代名医所推崇,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半夏为主药,所创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等,至今仍为中医界广泛使用,足以证明半夏在防治疾病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70年代后,由于受生态变化及人为因素影响,旱半夏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旱半夏进行野生变家种研究,在菏泽并获得成功。但随着旱半夏药用价值的不断开发,需求量日增,全国旱半夏的供需矛盾仍未解决,即使不少地区已用水半夏来代替,其市场供应仍然紧张,就连水半夏也呈上涨之势。因此加强旱半夏的大范围人工种植。是解决旱半夏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

在人工栽培的250多个品种中属于三高品种,既种植技术高、前期投资高、经济效益高。那么就有必要探讨一下半夏的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
  
半夏产量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是母茎自身的膨大;二是珠芽形成的早晚、多少、大小、代数及膨大的系数。怎样合理进行种植、管理,使其达到以上产量形成所需要条件。

优良的种子,是种植半夏夺得高产的重要保证。所以选择优质的品种是关键的一步。菏泽华海航天育种有限公司承担完成的半夏有性繁殖、杂交技术课题,成功开发的雷泽半夏产量高出传统品种30%以上,不但可以大量生产优良半夏种苗,还可以缩短大田的生长期。再结合采用珠芽和块茎繁殖,提高繁殖系数。
 
旱半夏繁殖力强,能耐寒,不耐干旱,忌烈日暴晒,半夏喜温暖阴湿的环境,生长在沙质壤士,在房前屋后、山野溪边、林下都可见到半夏,前茬以豆科和玉米为宜。半夏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地之外,一般土壤均可,以沙质壤上为宜。根据半夏的生物学特性,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半夏可在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或麦地或阔叶果木林中套种,也可与玉米、油菜、高梁、豆类等高秆植物间作,这样就在管理农作物或经济林果的同时管理了半夏,既合理利用了土地,又增加了综合效益。
半夏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29℃,在平均地温在10℃左右时,半夏萌发出苗,平均气温达15℃27℃时,半夏生长最茂盛。早春覆膜提前育苗,在2025℃条件下催芽,待大部分芽鞘发白时栽种并覆盖地膜,比既不催芽又不覆膜栽种的提早出苗,使半夏种栽提前完成了发芽前的内部生理变化过程,盖地膜使地温增高并提前达到出苗所需的温度,芽很快长出地面。催芽盖膜除保墒增温提前出苗外,还使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使植株抗旱耐涝,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吸收功能和生理功能,为半夏块茎的增大,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7月开始,随着气温上升,最高温度经常超过35℃,半夏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没有遮阴条件的半夏地上部分相继死亡,形成夏季大倒苗。半夏不耐旱,喜爱在湿度较高的土壤中生长。保持畦面湿润,尽量推迟半夏地上部枯萎时间,这是提高半夏产量的重要措施。在每年56月中旬分别覆盖稻、麦秸(糠),7月下旬倒苗仅为5%,长势良好,而对照组倒苗则达78%。这样,覆盖相对延长了生长期,光合作用期也相对延长,光合产物在块茎中积累较多,所产块茎长得大、产量高。且覆盖区比未覆盖的对照区内的杂草明显减少,叶腐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这也是半夏增产的重要原因。
若雨水较大,汛期阴雨绵绵,土壤水分过多应及时将所盖麦秸去掉,以防地下块茎腐烂减产。
高温干旱期喷施亚硫酸钠液可使半夏增产。因为半夏在夏季气温持续高达30℃时,由于高温和强光照,使半夏的呼吸作用过强,消耗的物质超过光合作用所积累的物质,导致细胞原生质结构的破坏而“倒苗”。就半夏生产而言,“倒苗”缩短了半夏的生长期,严重影响半夏的产量。因此,在生产中采取措施延迟或减少半夏的夏季“倒苗”,是实现半夏高产优质的重要条件。在栽培中除采取适当的荫蔽和喷灌水以降低光照强度、气温和地温外,还可喷施植物呼吸抑制剂亚硫酸钠0.01%溶液,也可喷0.01%亚硫酸钠和0.2%尿素及2%过磷酸钙混合液,以抑制半夏的呼吸作用,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从而延迟和减少“倒苗”,可取得明显的增产效益。
珠芽生长需要培土,所以67月份在叶柄下部培土,追肥2次,每公顷施圈肥750015000千克,或稀薄人粪尿,每次培土从行间取土盖上珠芽,培土16厘米以上,生长期要经常松土除草。
除作种子外,生长期长出的花蕾全部摘掉,促使块茎生长肥大,可提高产量。
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长期间要经常松土除草,避免草荒。中耕深度不超过5厘米,避免伤根。因半夏的根生长在块茎周围,其根系集中分布在1215厘米的表土层,故中耕宜浅不宜深,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半夏早春栽种,地膜覆盖,在其出苗的同时,狗尾草、马唐草、牛筋草、香附子、苋菜、小旋花、灰灰菜、马齿苋等10余种杂草也随之出土,且数量多,往往造成揭膜后出苗及生长发育困难,影响半夏的产量。因此可选用乙草胺防除半夏芽前杂草,早春地面喷洒除草剂后再盖上地膜,对多种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具体用法用量按药品说明书操作)。除此之外,根据季节不同还可选用不同的除草剂,春播半夏的除草剂宜选择稳杀特,秋播选用稳杀特和乙草胺均可。
 
病虫害防治
根腐病  
在高温高湿时易发生。发病后,地下块茎腐烂,地上部随即倒苗枯死。
防治方法主要注意排水,拔除病株并用5%石灰水处理病穴或浇灌根部,也可在播种时用0.5%2%石灰水浸种1230小时。
病毒病。病株叶卷缩成花叶,植株矮小、畸形,多发生在春夏季。
防治方法:除去病株,杜绝传染源;选无病株留种。
 
叶斑病
在叶上长紫褐色小斑。
防治方法:发病前和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60%代森锌500倍液,每7101次,连续25次。
红天蛾
78月份幼虫把叶子咬成缺刻。
防治方法: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人工捕捉。
  
刨收加工1、适时刨收:半夏的收获时间对产量和产品质量影响极大。适时刨收,加工易脱皮、干的快、商品色白粉性足、折干率高。刨收过早,粉性不足,影响产量。根据山东菏泽航天华海育种有限公司多年人工栽培半夏研究结果表明,半夏的最佳刨收期应在秋天温度降低于13度以下,叶子开始变黄绿时刨收为宜;在收获时,如土壤湿度过大,可把块茎和土壤一齐先刨松一下,让其较快的蒸发出土壤中水分,使土壤尽快变干,以便于收刨。加工技术及方法:(1)发酵:将收获的鲜半夏块茎堆放室内,厚度50厘米,堆放1520天,检查发现半夏外皮稍腐,用手轻搓外皮易掉,既可。(2)去皮:将发酵后的半夏块茎用筛分出大、中、小三级。数量少的可采用人工去皮,其方法是,将半夏块茎分别装入编织袋或其他容器内,水洗后,脚穿胶靴踏踩或用手来回反复推搓10分钟,倒在筛子里用水漂去碎皮,未去净皮的拣出来再搓,直至全部去净为止。面积较大的半夏基地,可采用机械脱皮。(3)干燥:脱皮后的半夏需要马上晾晒,在阳光下暴晒最好,并不断翻动,晚上收回平摊于室内晾干,次日再取出晒至全干,既成商品。如半夏数量较大,最好建有烘房,随脱皮,随烘干,不受天气影响,其加工的半夏商品质量较好。
 
实施GAP规范种植
按照GAP要求对半夏的种子、种苗、农药、化肥、水、土、密、保、管、工和种植、采收、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全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限定半夏药材有害元素及农药残留含量,运用先进的种植、加工技术提高半夏的产量和质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