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建筑防火安全网规范3月8日讯:根据国家《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高层建筑、各类大型娱乐场、宾馆、厂房等场所都须安装传统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全社会防控火灾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多发势头。
去年,国内共接报火灾125402起,死亡1106人,受伤572人,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其中施工工地、农副业生产及出租屋、“三合一”、小作坊、小商店等小场所火灾较多,用电用火引发的火灾占较大比重。造成这一后果的除了一些地方防火安全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主观因素外,与《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缺乏对“十小”场所的自动报警设施提出强制性要求有着必然联系。这些“十小”建筑由于缺乏自动报警设施,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延误了逃生和救援的最佳时机,极易造成了人员的伤亡。
在日本,全社会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性能化建筑消防管理体系,通过法规的形式来落实管理,对建筑防火细节要求得非常严格化、规范化、细致化、指标量化。新加坡政府为每栋建筑都配备了通信调度指挥系统,使得当地的亡人火灾始终能保持很低水平,尤其是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多火灾零死亡。人大代表们建议通过法规的形式落实火灾管理,进一步完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强调把消防智能预警系统纳入到所有的建筑体系中,提高城乡消防预警智能化水平。
一、尽快加强完善建筑消防相关法律。中国在建筑消防管理上还需尽快完善建筑消防相关法律,特别是应尽早加强完善高层建筑的防火管理法律法规,全面提升高层建筑预防能力和防火自救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要在保证高层建筑、各类大型娱乐场、宾馆、厂房等场所都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础上,规定在包括“十小”在内的所有建筑中安装自动报警系统。可以考虑推广浙江当前“智能火灾预警系统”,在物联网的基础上,通过有线电话网络疏散告警、自动报警,对初起火灾预警、报警,减少火灾损失。
三、借助行业推手,完善防火标准。针对“十小”场所的实际情况,出台契合实际的火灾报警、消防控制室、物业等防火标准化管理规定,为消防执法提供最可靠的依据。
四、以“十小”场所为突破口,用物联网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消防管理创新水平。
五、整合社会资源,健全监管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整合保安、巡防、社区民警等力量,推行保消合一、巡消一体化工作模式,建立“网格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机制,扩大社会消防监管的覆盖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