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草甘膦(PMG)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有机磷除草剂.目前检测PMG残留方法主要有HPLC,CE,LC-MS,ICP-MS,离子色谱法等.而柱前衍生HPLC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新型紫外衍生试剂甲氧基苯磺酰氯(MOBS-Cl)测定大豆样品中残留的PMG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AMPA),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采用生命表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0、0.50、3.00、5.50、8.00和10.50 mg·L-1)的除草剂草甘膦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对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幼体阶段历期、生殖期历期、平均寿命、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当草甘膦浓度为3.00和8.00mg·L-1时,轮虫胚胎发育时间显著延长;达3.00mg·L-1时,轮虫的幼体阶段历期开始显著延长;达8.00和0.50 mg·L-1时,轮虫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分别开始显著降低.在各参数中,种群内禀增长率是较敏感的指标,可用于监测草甘膦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探索一种草甘膦生产过程中回收甘氨酸的方法,提高草甘膦生产中甘氨酸的利用率.[方法]以酸化剂调节反应液的pH值,使生成的烯胺化合物分解还原为甘氨酸而析出溶液,过滤后回收该部分甘氨酸并用于下一批草甘膦合成.[结果]采用浓硫酸作为酸化剂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可以将参加该副反应的甘氨酸回收55%左右.[结论]提高草甘膦生产中甘氨酸有效利用率达到87%.
采用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分别在第一、二、三复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研究了其对抗草甘膦大豆RR2和普通大豆晋大75叶片叶绿素含量指数、莽草酸质量分数和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喷施w为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均可以抑制RR2和晋大75的叶绿素合成,促进大豆体内莽草酸的积累,但RR2对w为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的抗性远高于晋大75.施药时期越早,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指数越低,晋大75叶片的莽草酸质量分数越低.不同时期施药对RR2和晋大75的SOD活性均影响不大.3次施药以第三复叶期对晋大75的伤害最大.所测3个生理指标的敏感性依次为叶片莽草酸含量>叶绿素含量指数> SOD活性.比较不同时期喷施w为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大豆生理指标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对于了解转基因大豆和常规大豆对草甘膦的耐药性差异及其他生理响应机制有重要参考价值,为大豆田合理运用草甘膦提供依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