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体感音乐疗法历程
 
音乐疗法古已有之,从古埃及的吹乐镇痛,到《黄帝内经》记载的五音疗疾,跟着科学的发展,音乐治疗的理论和形式逐渐完善,并被广泛应用于以心理治疗为主的各个领域。
20
世纪80年代,挪威教育学家和临床医学家Olav Skille博士正式提出体感音乐疗法概念,并成功开发出低频音乐体感治疗椅。
统一时期,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音乐疗法和特殊教育研究员Petri Lehikoinen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有节奏的低频脉冲振动,使身体的特定部门产生共振以获得疗效。
1985
年,美国Byron Eakin成功地进行了音乐体感躺椅、床垫等产品的贸易化运作。
1987
年开始,日本音乐治疗同盟理事小松明博士倾泻20多年心血,精益求精,成功研发泛起代高科技分频扩容换能技术,把音乐波中16~150Hz低频部门拣,转换成数十微米至数千微米振幅的物理振波,按照人体力学原理制成床垫,完成了体感音波系统的雏形,并且直接促成了体感音波疗法的创立。
体感音波疗法极大改变了音乐治疗的片面性,将以心理治疗为主的,晋升到可以直接改善人体功能的,是现代物理疗法领域的一大提高。
2003
年,日本新体感株式会社将体感振动音响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与中日友好病院、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解放军总病院等科研、临床机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依照循证医学方法,做了各种多中央样本统计,对国外科研印证的终极结论令人满足。
2006
年,卫生部中日病院魏育林、孔晶等人以164例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目表(PSQI)评定存在睡眠障碍者进行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感音波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睡眠状况。
2006
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历时一年多对59名中国现役优秀运动员(国家国际健将)进行测试。 200788日成功召开了课题结题会,结果证实体感音波疗法对缓解运动员心理和生理疲惫具有显著效果,甚至对于激发潜能起到一定作用。
体感音乐系统主要是将音乐中16~150Hz低频信号,经增幅放大和物理换能,与人体经络、骨骼、肌肉、神经、血液、细胞、脏腑等固有生物波同频共振,使人全身心沐浴在柔美的音波世界里,产生快速深度的放松和理疗作用。伴随音乐波动产生的数百至数千微米的振动波,通过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刺激,从上到下,由表及里,全方位激活大脑中枢和细胞潜能,加速微轮回,调节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修复朽迈病变机体,进步人体免疫力和自愈能力,改善全身性基础健康环境,让人在娱乐中保健、睡眠中康复、享受中治疗!
本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体感音乐床垫、体感音乐沙发、体感音乐靠垫、体感音乐背垫、体感音乐抱枕、体感音乐坐垫、按摩床垫、按摩沙发、按摩靠垫、按摩坐垫、振动床垫、振动沙发、振动靠垫、振动坐垫等,可根据客户要求订制,欢迎各大客户咨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