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2 我国藤家具生产的现状   2.1 主要藤类及特性
  2.1.1棕榈藤
  棕榈藤是制作藤家具的主要原料。棕榈藤是木质藤本植物,属棕榈科省藤族植物。现已确认,全世界共有棕榈藤13属,600余种,有经济利用价值藤种比例较小,600多个藤种中只有20-30种有经济利用价值,它们主要集中在省藤属。这些棕榈藤植物天然分布于热带节地区,即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东南亚是棕榈藤的天然分布中心,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棕榈藤种数最多的国家,马来西亚是亚太朝阳区棕榈藤资源和丰富度最大的地方。棕榈藤的人工栽培比较困难,尤其是大规模的种植比较困难。目前,世界藤工业消耗的原藤90%来自野生的棕榈藤,只有10%来自棕榈藤的人工林。
  我国有3属A2种26变种棕榈藤植物,利用的有3属20种。主要的商品藤种产于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但是由于人们过度采收和原始热带森林的锐减,天然藤林的面积在逐年下降,有些藤种频临灭绝,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种植藤林,但成功的比例小,现产量很低。海南岛的年产量约为4000t,最高年产量6500t,云南年产量在1000-2000t,两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目前,中国原藤年产量约为4000-6000t,最高年产量为10000t。国产原藤仅能满足藤加工业所需原料的20%,其余80%目前都依赖进口,因而,我国藤家具业原料极其短缺。预计到2010年年产量为66000t,基本实现自己自足,2020年年产量为106000t,在保证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可适当出口或加大藤业的发展规模。
  藤茎长可达几米至几百米,直径细者2-3mm,粗者可达100mm。
  根据藤茎的特性和质地及贸易状况,我国的商品藤可分为五类:黄藤(红藤)类;小钩叶藤(含棉叶藤、海南钩叶藤)类,省藤居小茎级藤类(藤径<10mm),含小省藤、多穗白藤、上思省藤、小白藤、多剌鸡藤及短轴省藤,省藤属中茎级藤类(10mm≤藤茎≤15mm),含单叶省藤、云南省藤、麻鸡藤及短叶省藤(厘藤),省藤属大茎级藤类(15mm≤藤茎),_含短叶省藤(厘藤)、盈江省藤、大白藤(苦藤)、长鞭省藤、勐棒省藤、勐腊鞭藤。在云南,人们根据生产实践中对藤条韧性及强度的理解,将商品藤归纳为两类:糯藤和饭藤。前者,质地好,弹性大,韧性强,弯曲性能良好,含云南省藤、版纳省藤、小省藤及麻鸡藤,良好的劈蔑用材,也可用于于制作骨架用材,包括长鞭省藤、勐棒省藤、勐腊鞭藤及钩叶藤等。
  去鞘藤茎在藤家具业称藤条,似竹,为实心。藤条表皮一般为乳白色、乳黄色或淡红色,有的藤皮表面有斑点纹,俗称斑藤,具有天然中的装饰性。还有玛瑙省藤,俗称竹藤,是藤中之王,材质优良,表面色泽好,是较昂贵的藤材。
  在藤材的横切面上,由外向内比重不一致,藤皮部位比重大,藤尺部位比重小。比重变化大的藤材材质较差,比重变化较小的藤材材质较好。有关的试验表明,藤材的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大10倍,藤材的抗拉弹性模量不大,但抗拉压强度很大,说明了藤材可塑性强,柔韧易曲。有试验表明,藤材的热软化点较低,低于木材及竹材,在微波加热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另有,在水分的作用下,藤材的弹性模量降低,因而,在水热的条件下,藤材极易弯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