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中国梦”现在对国人而言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语。它不是一个空洞言而无物的词语,而是寄托着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陈君是重庆一家服装小店的员工。前不久她给我讲述了她母亲那个年代有关穿衣的一些往事,让我记忆深刻。而我也能强烈地感受到,她们那个年代的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也有着自己的“中国梦”。

  她的母亲(以下统称母亲)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从母亲出生到现在,除去工作上所必需的出差或者培训,其整个生活基本没有跑出祖国西南方的那座小城。

  母亲身上具备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的典型特点:传统、豁达、认真、负责等,同时也爱忆苦。许是因为这样,母亲以前总喜欢跟陈君讲她们那个年代的生活之苦: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革动乱;处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物资紧缺,吃饭要粮票,买布凭布票……

 供应上海生产高档立体裁剪人台 母亲有4个兄弟姐妹,她是老大。她出生之时,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并不长,国家百废待兴,大多数家庭都很穷。一件衣服,往往是老大穿不了了,就接着传给老二老三,衣服上大大小小的补丁也就不可避免。

 供应上海生产高档立体裁剪人台 母亲说,由于自己是老大的缘故,一般都能穿上新衣服,这也是那个时候她可以“炫耀”的。陈君问,那你的兄弟姐妹们没有意见吗?母亲愣了一下,微微一笑:“那个年代,有穿的就不错了,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新旧?”这个时候,她们的“中国梦”就是有衣穿。

 供应上海生产高档立体裁剪人台 国家从1953年起进入了“一五”时期,重心放在了工业建设上,而这个时期中国的物资短缺现象非常突出,国家因此实行了“统销统购”政策,中国进入“票证年代”。表现在穿衣方面,老百姓扯布做衣服需要“布票”。

 供应上海生产高档立体裁剪人台 据陈君讲,她的母亲所能回忆得出来的大概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领取布票需要凭家庭的户口簿按人头领取,每个人一年的数量只有一丈五尺,也就是5米。“一年才5米的布,一个成年人哪里够?而小孩子个头长得又快,穿衣服特别费,根本就不够。”

 供应上海生产高档立体裁剪人台 母亲说,布票是当年人们购买棉布的凭证,每尺布3、5、7毛不等。当时很多人喜欢买白色的棉布,因为白色的最便宜,每尺才2毛钱,买来后再染成其他颜色做衣服。

 供应上海生产高档立体裁剪人台 母亲1965年开始上初中。那个时候,她的生活费是每月7元钱,吃饭就用去6元左右,剩下的钱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根本就没有闲钱扯布做衣服。那个时候她的衣服,基本是以前的旧衣服,由姥姥缝缝补补穿穿也就过来了。人们常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这个时候,母亲们的“中国梦”就是有票拿。

  母亲上初中一年后,国内“文革”开始,她的求学也就中断了。她说,在学校“混”了两年,拿了个供应上海生产高档立体裁剪人台毕业证后,于1969年开始下乡当知青,一直到1971年。知青的几年时间,母亲跟其他下放的知识青年一样,最主要的工作是劳动挣工分,其标志性形象是扎着大辫子,穿着劳作服,无暇再另外关注自己穿什么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