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天竺黄提取物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 Schizostachyumchinense Rendle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秋、冬二季采收。

药用部位: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 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主产地:主产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别名:天竺黄、竹膏(《开宝本草》),天天竺黄(《本草衍义》),竹糖(《伪药条辨》)

采集:冬季采收,砍取竹秆,剖取天竺黄,晾干。本品自然产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受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

归经:入心,肝,肺经。

《日华子本草》:"平。"

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

《本草正》:"味甘辛,性凉。"

《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

热病神昏谵妄,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癫痫。 痰热咳嗽。

蜀本草》:"制药毒发热。"

《日华子本草》:"治中风痰壅,卒失音不语,小儿客忤及痫痰。"

《开宝本草》:"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

《本草衍义》:"凉心经,去风热。"

《玉楸药解》:"清热解毒。"

竹黄 - 用药禁忌

1、灰指甲、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

2、孕妇禁用。服药期间忌食萝卜、酸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