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TS认证评审办理以及截门形阀门认证细则代办

前后设置使液体少量回流的旁通管作为暖泵管道。也可在止回阀的阀瓣上钻一小孔来代替暖泵管道,见DM305B14-03-1图暖泵管线。

   

DM305B14-03-1图   暖泵管线

(2)预冷管道:输送低温介质的泵组中,常在

泵的出口阀(组)前后设置DN20(或

DN25)旁通管道(带切断阀)。

(3)小流量旁通管:当泵的工作流量低于额定流量的20%时,常设置小流量旁通

管,见DM305B14-03-2图小流量旁通管线。

     DM305B14-03-2图   小流量旁通管线

(4)高扬程旁通管:为防止高扬程备用泵出口阀板因单侧受压过大,不易打开,常设旁通管予以解决,见DM305B14-03-3图高扬程旁通管线。

   

        DM305B14-03-3图   高扬程旁通管线

(5)防凝管道:环境温度低于输送物料的倾点或凝点时,其备用泵的进、出口常设置DN20的防凝旁通管,见DM305B14-03-4图。防凝管线。通常防凝管道需要伴热保温。




                              停泵

         DM305B14-03-4图   泵的防凝管线

6  其他注意事项

6.1往复泵

(1)对于往复泵的配管,除注意上述要求外,还应在泵出口处(或尽量靠近出口)安装足够容积的缓冲罐(或脉动衰减器),以缓解或消除所产生的脉冲振动。同时注意减小支架跨距,增加支架刚度,以抑制可能产生的机械振动。

(2)在泵的前端应留有活塞杆抽出检修的空间。

6.2输送含固体的液体管道

   为减少管系压降和沉积物堵塞,泵出、入口管的分支管连接宜采用450斜接,并且分支管道上的阀门位置应尽量靠近其根部安装。这类管道上不宜选用闸阀。

6.3除离心泵外,其它如往复泵、容积泵应有超压保护措施,泵出口设安全阀,安全阀出口管道宜设返回至泵入口的旁通管。

    在配管设计时,应注意检查配套供货中是否带安全阀,对于允许就地排放的介质,该阀出口接管应1向下引至离地面约300mm处。

六.压缩机的布置与配管

1.离心式压缩机布置的原则

1.1厂房的布置

    离心式压缩机一般安装在敞开或半敞开的建筑物内,在严寒地区(冬季气温在-40℃以下)或者风沙大的地区采用封闭式厂房。

1.2离心式压缩机是装置中电负荷最大的关键设备,布置时应同时考虑靠近变、配电室的位置。

1.3离心式压缩机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应满足制造厂的要求。

1.4离心式压缩机布置在室内时,设置起吊设施的原则:

 (1)在单层厂房内布置多台离心式压缩机时或最大部件重量超过1吨时,宜设置起吊设施。

 (2)离心式压缩机布置在厂房内二楼时,应设置起吊设施。

1.5离心式压缩机布置在室外时,为了大型组合件的检修和运输,应考虑所需检修通道,并与厂区道路相通。 

1.6室内布置的离心式压缩机,其基础应考虑隔振,并与厂房的基础隔开。

1.7为便于出入厂房,楼梯应靠近通道。并设置第二楼梯或直爬梯,便于紧急情况时疏散。

1.8输送可燃气体的离心式压缩机与明火设备、非防爆的电气设备的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和“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离心式压缩机布置的一般要求

2.1为了安全,离心式压缩机与分馏设备距离应大于10m,其厂房外缘与道路边缘的距离应大于5m。

2.2在厂房内布置离心式压缩机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机组与厂房墙壁的净距应满足离心式压缩机或者驱动机的活塞、曲轴、转子等的检修要求,并且不应小于2m。

(2)机组一侧应有放置最大部件及进行检修作业部件的场地,多台机组可考虑共用检修场地。

(3)离心式压缩机布置在厂房内二楼时,应按机组的最大部件设置吊装孔。

(4)离心式压缩机和驱动机的全部仪表控制盘应布置在靠近驱动机的端部一侧,并应有检修通道。

(5)离心式压缩机两侧应有消防通道。

2.3离心式压缩机机组(汽轮机驱动)基础的最小高度应由以下因素确定:

 (1)冷凝器的外形尺寸。

 (2)冷凝液泵的净正吸入压头(NPSHr)的要求。

 (3)冷凝器出口安全阀管道的净空要求。

 (4)离心式压缩机制造厂的要求。

 (5)润滑油和密封油管道的坡度要求,从离心式压缩机壳体至润油槽的排油管要能自流。

 (6)离心式压缩机是单个底座或整体底座。

2.4厂房内的地面不应有低洼处。

2.5厂房内必须通风良好。

(1)如果离心式压缩机处理比空气轻的气体时,半敞开式的厂房上部要设置风帽或天窗,以排出积聚在厂房上部的危险气体。

(2)如果离心式压缩机处理的是比空气重的可燃性气体时,厂房内要避免地沟和地坑,以免气体积聚造成爆炸危险。

2.6离心式压缩机的附属设备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对于多级离心式压缩机,应综合考虑进出口的受力影响,合理确定各级气液分离器和冷却器的相对位置。

(2)高位油箱的安装高度,应满足制造厂的要求,并设置平台和直梯。

(3)润滑油和密封油系统宜靠近离心式压缩机,并满足油冷却器的检修要求。

2.7离心式压缩机的驱动机为汽轮机时,汽轮机的附属设备的布置应考虑下列因素:

(1)汽轮机采用空冷器作为凝汽设备时,空冷器的位置应靠近汽轮机,空冷器的安装高度应能满足凝结水泵的吸入高度的要求。

(2)汽轮机采用冷凝冷却器作为凝汽设备时,冷凝冷却器宜布置在汽轮机的下方,也可布置在汽轮机的侧面。冷凝冷却器管箱外应考虑检修场地。凝结水泵的位置应满足其吸入高度(NPSHr)的要求。

2.8对于布置在二层的离心式压缩机,二层楼面的荷载(检修荷载)不小于500kg/m2。

2.9离心式压缩机之间的最突出部分的距离一般不小于2.4~3m。

2.10对厂房尺寸的考虑

(1)厂房的跨度及长度与压缩机布置的方位、台数、辅机、安装孔及梯子等有关。压缩机横向的总尺寸,由离心式压缩机的尺寸和通道的净宽而定,通道净宽一般为自底座边缘算起不小于2m。每台压缩机轴向的总尺寸根据离心式压缩机类型而定,离心式压缩机壳体有垂直分开式与水平分开式两种。如为垂直分开式,其水平向抽轴所需的净距大于2m时,则应增加通道宽度。如为水平分开式时,转子向上吊起,不占通道的空间。当驱动机为电机时,抽出电动机转子所需净距大于2m时,则应增加通道宽度。

(2)当离心式压缩机设消声罩时,通道尺寸则相应增加。

2.11根据离心式压缩机制造厂提供的外形尺寸及配管情况确定起重机的起吊高度;根据最大部件重量并加上安全余量(300~600kg)确定起重机的能力;根据厂房宽度及起重机的标准跨度(LR、LQ)确定起重机轨距。

3离心式压缩机布置的布置实例

3.1室内离心式压缩机的平面布置(进出管口在上部)见图3-1,立面布置见图3-2。

3.2室内离心式压缩机的平面布置(进出管口在下部)见图3-3,立面布置见图3-4。

3.3室外离心式压缩机的平面布置见图3-5,立面布置见图3-6。

3.4离心式压缩机辅助设备的布置见图3-7。

3.5多台离心式压缩机的平面布置(一)见图3-8。

3.6多台离心式压缩机的平面布置(二)见图3-9。

4离心式压缩机配管原则和一般要求

4.1 应按前述管道布置的原则第2.1(2)节所规定的有关设计原则进行管道布置设计。

4.2 对离心式压缩机(包括蒸汽驱动机)的配管,通常不要求进行振动分析,但必须对管系进行柔性(热胀应力)分析,并应符合管口受力的要求。计算中应考虑设备管口的热位移。

4.3 尽量采用或参照已有的成功运行的管道布置实例

4.4入口管道

(1)当压缩机布置在厂房内时,其入口总管通常设置在厂房外侧,这样可节约厂房占地面积,又便于安装和维修。压缩机入口不宜直接接弯头,其最短直管段应大于2倍DN,通常可取3—5倍DN。

(2)原则上各段入口均应采取气液分离措施。分离罐应尽量靠近入口处,由分离罐至压缩机入口的气体管应坡向分离罐。

(3)通常为防止异、杂物进入压缩机,应在靠近其入口的管道上设置一段可拆卸短管,以便安装临时粗滤器。

4.5出口管道

 (1)总管布置应符合上述4.4.(1)款的要求。

 (2)压缩机出口至分离罐(分离凝液和润滑油)的管道应布置成无袋形。

 (3)管道布置应有利于支架设计,并符合第4.2节的要求。

 (4)应注意噪声水平,必要时采取降噪声的措施。

4.6阀门

(1)压缩机出入口的切断阀手轮,应布置在主操作面上,必要时增加阀门伸长杆。

(2)出口管与工艺系统相接时,应在切断阀前设止回阀。

(3)阀门位置不得影响压缩机的维修。阀门高度应便于操作,尽量集中布置,并使之在开停车操作时能看到有关就地仪表。

(4)安全阀应布置在便于调整的位置。

               图3—1  室内离心压缩机平面布置(进出管口在上部)

               图3—2  室内离心压缩机立面布置(进出管口在上部)

               图3—4  室内离心压缩机平面布置(进出管口在下部)

             图3—4  离心式压缩机的立面布置(进出管口在下部)

                       

                     图3—5  室外离心式压缩机的平面布置

                              

                   图3—6  室外离心式压缩机的立面布置

                       

                     图3—7  离心式压缩机辅助设备的布置

                       

                     图3—8  多台离心式压缩机的平面布置(一)

                            

                    图3—9  多台离心式压缩机的平面布置(二)

5往复式压缩机布置的原则

5.1往复式压缩机的布置原则可参照“离心式压缩机布置的原则”。

6往复式压缩机布置的一般要求

往复式压缩机布置的一般要求,除下列内容外均可参照“离心式压缩机的布置一般要求”相关章节。

6.1往复式压缩机布置在控制室或其他建筑物附近时,则往复式压缩机的驱动机(用蒸汽透平时)需设消声措施等。 

6.2空气压缩机的吸入口应布置在厂房外高于地面,能吸入干净和冷空气的位置。

7往复式压缩机的布置实例

7.1室内往复式压缩机的布置见图4-1。

7.2室内往复式压缩机的布置剖视图见图4-2。

7.3室外往复式压缩机的布置见图4-3。

                     图4—1  室内往复式压缩机的布置

                      图4—2  室内往复式压缩机布剖视图

                      图4—3  室外往复式压缩机的布置

8往复式压缩机布置的配管要求

8.1往复式压缩机配管应符合第4节的要求。

8.2对往复式压缩机的配管,除要求柔性分析外,还须进行振动分析,直到两种分析都合格后,配管设计才认为合格。

8.3缓冲器、中间冷却器、气液分离器应靠近往复式压缩机以减少管道长度。

8.4根据减振系统的管道所需最小净空决定往复式压缩机的安装高度。

8.5为了控制往复式压缩机的管道振动,通常将吸入和排出管道敷设在管墩上。

8.6出、入口管道

(1)上述离心式压缩机的配管原则,也适用于往复式压缩机。

(2)缓冲罐应靠近压缩机出入口处,使防振或减振的效果好。

(3)必要时,在容器的进口或出口法兰处安装孔板,以降低管段内的压力不均匀度,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

(4)适当提高小直径支管强度:如增加壁厚或加筋,采用加强管件等措施,抵抗由于振动可能产生的疲劳破坏。

(5)对有些出入口管道在能满足管系柔性的前提下,宜尽量少用弯头。必须采用时,应使用450弯头或使用较大曲率半径的弯管,以减缓激振反力对管系的影响。

(6)支架间距要求合理,应符合下述第(9)款的要求。

(7)不宜将出口管的支架生根在建筑物的梁及小柱上。

(8)出口管宜采用低架支承,增大支架刚度,从而有效地控制可能发生的机械振动,避免采用吊架。

(9)应使管道气柱振动的频率和管道固有频率避开机器的振动频率,使之不发生共振。管道固有频率宜不小于8Hz。

(10)阀门设置应符合前述阀门章节的要求。

(11)气缸出口向下时,出口管的垂直向热胀推力不宜大于气缸的重量。

8.7 蒸汽管道

 (1)对蒸汽透平/汽轮机的蒸汽管道应满足制造厂提出的力和力矩的要求,并不宜采用冷拉安装。

 (2)特别注意排冷凝水设施的布置,充分保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3)对过热蒸汽也应考虑开停车时需排放冷凝水。

 (4)支管连接时,应从主管的顶部引出。

8.8 辅助管道

(1)冷却水管 冷却水管上的监流器,应布置在便于观察水流情况的地方,防止断流发生。

(2)油路管(包括润滑油、密封油、洗涤油)应根据油品性质和使用要求配管,管道上通常需要设置油过滤器。必要时,还应对油管进行水冷却或蒸汽保温或加热。

(3)排气及排(凝)液管

1)对短时的蒸汽排气管,一般可直接排往大气。排放口应高于周围的操作面或建构筑物2.5m以上,以免烫伤人。可燃气体排气口与平台的相对距离应符合“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HG 20546.2)中的有关规定。

     2)排气口的噪声超过规定时,应采取措施将噪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3)蒸汽凝液管应按不同的压力等级分别设置疏水阀,连续排往指定系统或地点。

8.9 其它注意事项

 (1)所有压缩机的配管,不得占用机组及辅助设备抽内件的空间,也不影响起重机的正常运行及吊架。

(2)当输送比空气重的易燃易爆、有毒气体时,不宜在危险区内设置地沟,更不宜在地沟内布置管道,以免漏气沉积沟内而引发危险。

 (3)应合理地协调自控、电气盘的位置及电缆的走向。

 (4)如管道必须沿地面敷设时,在操作通道处应设跨越桥。

9压缩机的配管实例

9.1离心式压缩机配管实例。

 

2) 离心式压缩机的立面配管见DM305B15-02图和DM305B15-03图。

 

 

 

七、换热器的布置与配管

1换热器的布置原则

1.1换热器布置时要考虑换热器抽管束或检修所需的场地(包括空间)和设施。当检修时,汽车吊不能接近换热器时,应设吊车梁、地面轨道或其它检修用设施。

1.2换热器管束抽出端可布置在检修通道侧。如图4—1所示。

1.3尽量避免直径较大的两个以上的换热器叠放在一起布置,若工艺有特殊要求或考虑节省占地面积起见,可考虑将换热器重叠布置。但不应有维修困难的问题存在。

1.4操作温度高于物料自燃点的换热器上方如无楼板或平台隔开,不应布置其它设备。

1.5对卧式换热器,应按减小主要管道热位移量的原则来决定固定端和滑动端支  座。对于水冷器,当其水入口与埋地管直连时,固定端宜设在靠近水入口一侧。

2换热器的布置要求

2.1卧式换热器

(1)布置时应避免换热器中心线正对管架或框架柱子的中心线,以利换热器管程的污垢清理及更换单根管子。

(2)在管廊两侧成组换热器的布置示例见图4—1。要求所有换热器封头与管廊柱之间的距离几乎一样。图4—2为根据换热器的管程管口取齐的布置方式,个别较长的换热器不宜伸入管廊太多,同时兼顾管廊下通道要求及美观。

(3)换热器与相邻换热器或卧式容器之间,支座基础或外壳之间及法兰的周围最小净距应符合ECECDM306B24规定的要求。

(4)卧式换热器的安装高度应保证其底部连接管道的最低点净空不小于150mm。

(5)框架平台上换热器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见图4-3。

1)不可在卧式换热器的管子抽出区内设置障碍物,并向土建专业提出在平台抽出管子的一侧应采用可拆卸式栏杆。

2)换热器的管束可采用汽车吊抽出,如果不允许采用这种方法,则考虑采用单轨吊车或其它固定式的起吊设施。

3)换热器端轴向前方与平台栏杆净距要满足换热器抽管或抽芯要求。

4)换热器支承点标高,除考虑底部管口及排液阀的配管所需净空外,对于钢平台设备支承点,至少应高出平台面20mm。对于混凝土楼面,设备支承点至少应高出楼面50mm,当支承点高出楼面(平台)较多时,应由土建专业增加可承受水平力的钢支架。

5)在换热器外壳(侧向)与管廊柱子之间通行或检修的最小间距见有关规定。

6)平台上并排布置两个换热器时,支座的位置应按设备长度及土建布梁的情况进行协调,并与土建设计人员协商决定。

7)换热器支座的固定侧及滑动侧应按管道柔性计算要求决定。

2.2立式换热器

(1)立式浮头式换热器布置在框架平台上时,其上方应有抽管束的空间。

(2)位于立式设备附近的换热器,其间应有1m的通道。

(3)立式换热器、尾气冷凝器的布置可参照容器的布置;再沸器的布置可参照塔的布置。

(4)立式换热器顶部如有液相中的小排气阀时,操作人员应能够接近它。如不易接近,则应设置直梯。

2.3对于有保温层的换热器,其相关的间距值,应是指保温后外壳的净距。

2.4换热器的介质为气体并在操作过程中有冷凝液生成时,换热器的出口管一般应为无袋形管,并使冷凝液自流入受槽内。此时,换热器的标高应与受槽有关,设备布置时应核对。 

3管壳式换热器的配管 

 实例见DM305B10-01-1图换热器配管平面图及DM305B10-01-2图换热器配管立面图。

? Rb d ? 8A? ze:10.0pt;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AR-SA>暖泵管道:输送230℃以上介质的泵组中,常在泵的出口阀(组)前后设置使液体少量回流的旁通管作为暖泵管道

 

 

     以上内容是行业相关标准的节选,内容与标题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只是为了利于搜索引擎的收录。具体项目办理细节及流程欢迎您来电咨询,我们致力于把我们所擅长的项目做到最专业。

 

公司地址:南京市鼓楼区中央路417号先锋广场1033

联系人:田雨 (业务经理)

手机号码:13770751414

联系电话:025-66639814

QQ:453472919  传真:025-66639971

邮箱地址:tianyu@yuzhengzixun.com

公司主页:http://www.yuzhengzixun.com

C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