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产品规格 图文详情


  

笔筒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置笔用具,一般呈圆筒状,材质多样,可见竹、木、、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自古到今,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传世的明清笔筒看,有光素器物,不加雕饰以本身的纹理和色泽取胜,朴实无华,素雅大方,但相对来讲,工艺韵味稍差,为藏者所不重。有精心镂雕器物,以不同雕刻技艺雕刻主题笔筒之上,因其刀法洗练剔透,层次分明,重重叠叠,起伏而多变,而更受众人欢喜。

展示作品为黄杨木雕梅花笔筒,以镂雕为主雕琢喜上眉梢为图案,器身成不规则随意扁口状,以显苍劲美感,群梅挣艳绽放,喜迎喜鹊蜂拥嬉戏丛梅中,一副美丽生动喜上眉梢图展里眼前,寓有虬劲之姿极为生动,有古朴高雅之美感。《喜上眉梢》为传统吉祥纹样,中华名族文化以喜鹊作为喜的象征。同时,我国人民以所喜爱的梅花谐音字,画喜鹊站在梅花枝梢,即组成了喜上眉(梅)梢吉祥图案。《开元天宝遗事》: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喜鹊报喜。《禽经》:灵鹊兆喜。可见早在唐宋时代即有此风俗。所以乐清黄杨木雕作品《梅花笔筒》以笔筒纯素材展示外,更是增添了吉祥祝福的美好祝愿。

 笔筒

笔筒2

笔筒4

笔筒1

笔筒5

笔筒7

询问条

认证证书_副本

订购须知

木材介绍

黄杨木价值介绍

黄杨木雕历史演义

10

12

11

25

26

黄杨木雕是我国木雕工艺的一个主要品种,乐清黄杨木雕是浙江省的“三雕”之一,以用黄杨木原料得名,是驰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这种木材大部分直径只3~5寸左右,适宜于雕刻小型人物,供案头欣赏。黄杨木质地坚韧,表面光洁,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彩黄亮。黄杨木经精雕细刻磨光后能同象牙雕相媲美。特别是随着年代的久远,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美观、别具特色,也更具收藏价值。

  黄杨木雕创始于乐清,民间元宵灯会中常以黄杨木雕人物装饰于龙灯骨架。在秉承传统、保持黄杨木雕的原有风格和神韵的基础上,当代作品大胆突破,推陈出新,已由“单体雕”发展到“拼雕”、“群雕”,由普通“圆雕”发展到“劈雕”、“根雕”、“镂雕”,技艺更趋精湛,作品更臻完善。 黄杨木雕的基本工序是视材构图,打坯、粗雕、精刻、上蜡(或清漆)。为刻制较大作品采取拼接办法,还可成群雕。  

  艺人叶承荣,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前后所作太上老君像,是近世乐清黄杨木雕第一件传世作品。晚清,艺人朱子常,改进黄杨木雕技艺,使成为独立的案头艺术品。他创作的《济颠和尚》,清宣统元年(1909)在南洋第一次国际比赛上获优等奖。民国4年(1915)另一作品《捉迷藏》又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二等奖。从此,黄杨木雕艺术深受人们注目, 从艺者亦日众。

相关推荐